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華娛之白金年代> 第112章:文藝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2章:文藝片 (1 / 2)

“陶紅姐,不得了啊,我是真的沒想到,你居然從演員升職做了電影監製……看來,你這幾年拍電視劇是真賺了不少錢啊,跟我分享下唄,您這次做監製的感覺如何……”林曉光忍不住打趣道。

陶紅沒好氣地道:“行啦,你小子少擠兌我了,我就是喜歡這本小說的原著,也一直想拍一部電影,可惜呢,我自己沒什麼電影資源,才花錢買了《生活秀》的電影版權,就這麼簡單。”

林曉光點了點頭,隨即又問:“陶紅姐,你跟我說實話,咱們這部戲的投資大不大?”

陶紅若有所思,想了想,才開口回答:“這麼跟你說吧,電影雖然今天才正式開拍,姐姐我已經快投了一半身家進去了,如果……我沒有另外找電影公司合作的話,這部電影靠我自己是拍不下去的。”

林曉光一臉訝異:“那你膽子夠肥的啊,拍一部這樣規模的電影,少說也得花個幾百來萬吧?”

陶紅坦然道:“可不是,拍電影的預算要是沒個三五百萬,這動輒一兩百人的劇組,還真沒能耐管理。”

聽陶紅說著自己投資拍電影的難處,林曉光暗暗嘆了口氣,說真的,他雖然也想拍部電影,可真讓他花上幾百萬塊的鈔票去拍一部小眾文藝片,他還真不捨得,他要有這筆錢,估計早買房投資去了。

這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哪個敢惹?

林曉光雖然從來沒有投資拍過電影,但他很清楚,投資文藝片是需要足夠的情懷和金錢支撐的,在咱們中國,就目前這個萎靡不振的電影市場,文藝片的受眾幾乎可以說是極其小眾的,因為,在這個浮躁功利的社會,壓根就沒幾個觀眾願意靜下心來花錢進電影院觀看一部文藝電影。

坦白說,以往看習慣了幾十年的盜版光碟,大部分中國觀眾這會兒還沒養成進電影院觀看電影這個習慣,更不要說是讓他們花錢去看冷門的文藝電影了。

對於陶紅這個跨界選擇,林曉光談不上支援,也說不上反對,畢竟人各有志,她糟蹋的也是她自己的鈔票,不過,就衝她這份甘於奉獻的電影情懷,林曉光心裡不有地對陶紅肅然起敬。

很明顯,陶紅是個有情懷的演員,從這方面來說,林曉光是真的自愧不如。

而且,在林曉光看來,電影監製可比電影導演的逼格高多了,導演基本上就是拿老闆錢幹苦力活的勞工,監製聽起來更多是自己出錢投資,讓手底下的人替他幹活。

說通俗點,電影監製就是人們常說的製作人或者製片,職務是管理整個電視或電影拍片流程相關環節的一切工作,如工作人員的尋找與協調,預算的控制,拍攝時間的進度等,讓電影能在合理的時間與預算下完成。

在一些商業電影發達的地區,許多經驗老到的成功監製可以決定要拍攝哪一種走向的電影,電影的風格走向,甚至凌駕導演成為電影內容主導者,是拍片過程中權力最大的人。

只是,以陶紅剛剛走馬上任的監製資歷來看,想要力壓導演霍建起在劇組的主導地位,還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更何況,她心裡也壓根沒有這個想法,她選擇讓霍建起擔任《生活秀》這部電影的導演,主要也是相信他的執導能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