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劉家莊是西周國最東部的一個村落,全村共有二百多戶人家,以劉姓的居多。劉家在當地也小有名望。良田百畝牲畜成群,也算是當地的富戶。
劉老爺子膝下共有三子,老大姚喜漢、老二劉喜寬、老三劉喜放。
這老大、老二一直跟著父親以農耕為生,農閒時做些別的經營。可老三雖然生得虎背熊腰,一身使不完的力氣,就是不願意下田勞作。
父親一想,人各有志,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何必勉強人家呢,我種一輩子的地,捱了半輩子的累,又能怎麼樣?不務農就不務農吧,給了他一些本錢,幹起屠宰這行的生意來。
肉鋪主要以殺豬為主賣肉為主,碰到便宜的牛羊也捎帶著宰殺幾隻。
別看劉老三做農活抽筋拔骨,開起肉鋪卻是經營得井井有條。童叟不欺,質量保證,薄利多銷,從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深受當地人的信任,買賣自然也是紅紅火火。
莊子裡有個集市,周邊十里八村的都到這裡來趕集,沒個集市都要賣出兩兩頭豬。可畢竟三天才有一個集市,平時也宰殺一頭,獨自走村竄屯去賣。
這天劉喜放也殺了一頭大肥豬,就和一個夥計分頭去賣。這天正趕上當地的秋膘節,當地人都在這一天吃秋寶,寓意著明年五穀豐登,沒有飢餓。
因此每個村子都有一戶殺豬的,家家都買了肉,結果導致劉老三的豬肉沒賣出去。
雖然是深秋時節,這裡的天氣依舊十分炎熱,如果當天賣不出去的話,豬肉就會變質,沒有辦法,他只能到更遠的村子去賣。
劉老三挑著擔子走出二十多里路,來到一個鎮子裡去賣。當地有個要好朋友,在他的幫助下,總算是把幾十斤豬肉賣光了。
劉老三是個仗義之人,人家幫了半天的忙,怎麼也得表示表示,就偷偷地留了三斤肉,放在朋友家就走。
這位朋友也很好客,非得留他吃完飯不可。盛情難卻,況且朋友之間也有好長時間沒見面了,兄弟倆就喝了起來。
推杯換盞,連喝帶聊,一頓酒喝到了天黑。
這位朋友道:“三哥,天都黑了,山路又不好走,你又喝了這些酒,還是明天一早走吧?”
劉老三道:“兄弟,你還不知道你三哥嗎?有名的劉大膽,憑我這身子骨誰又能把我怎麼樣?況且身上還有殺豬刀子,怕個啥呀?”
朋友見他執意要走,也就任由他去了。劉喜放曳開大步,一路上風塵僕僕,大汗淋漓,不到半個時辰就到了岔子溝。
這裡通往劉家莊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大路,但要繞山而行,大約還有十五里路;另一條是山路,翻過眼前這道山樑,向南再走三四里就到家了。
此前,劉老三也經常走這條山路,可近日瘋傳亂石崗子鬧鬼,不禁讓他猶豫了起來。
此時,已經接近二更天了。夜萬籟無聲,只有貓頭鷹相互應答,發出似笑似叫的怪聲,儘管劉老三膽子在大,也不免有些害怕。
他猶豫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片刻,看了看手中的扁擔和籮筐裡的刀子,一笑道:“我劉老三是這一帶有名的劉大膽兒,黑瞎子都不怕,難道害怕一個無形的鬼麼?”腳步一轉,便朝山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