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歷三百九十七年,亂世的烽火再次升上中州的天空。
四十年前,祁陽新皇登基。二十七歲的皇子司空古良即位。這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君王當時正野心勃勃,以暴權為信條,崇尚霸武。登基僅一年,他於帝都太武殿拔劍向空,頒下了名噪一時的《鐵血詔》,揮師西指蒼狼——西啟。
祁陽王朝“四堂柱”之中,龍纓、虎翼奉旨出征,自此,開始了長達七年的“獅狼之爭”。
僅憑國力來說,當時祁陽是能與北漠王朝分庭抗禮的中州霸主,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四堂柱”更如皓月一般守護著祁陽的統治。在昌盛的國力下,“獅子皇”司空古良自信滿滿,他堅信能在短時間之內吞併西啟,之後憑藉餘威蕩平餘下諸國,統一分裂了近七百年的中原。繼而北伐南征,將領土擴大到歷朝帝王不曾涉足的北漠南荒,開啟一個鼎盛的王朝。
然而歷史總是令人唏噓,正當古良帝的利槍直指整個中州,祁軍鐵蹄震動天下的時候,西啟傳奇帝王李元昊卻橫空出世,絕境之中力挽狂瀾,生生扼住了獅子的野心,將祁軍死死地拒在都城之外。
七年戰爭,在由徭役、戰火、絕望和嚎哭交織而成的黑暗年代,誰也沒能躲過悲傷的命途。祁軍損失遠超預期,即使吞併西啟,也沒有足夠的力量掃蕩餘下諸侯。而西啟方面,甚至徵女子為兵,來補充嚴重不足的兵力。戰爭的殘酷,戰士們甚至做不到魂歸故土,因為將軍也只是潦草掩埋。戰馬死傷烹食者無數,戰後二十年不得補足,此間祁陽官員出行,均以牛車代之……
久攻不下,祁陽內部動盪嚴重。“獅子皇”怒發,玉璽震旨而崩角,傾一國之力,在西啟最後一道關隘前發動大決戰,史稱“枯骨”。
枯骨一役,天昏地暗,半年死傷便達到整場戰爭死傷數三成,血注大地,真正做到了流血漂櫓。在祁軍瘋狂的進攻之下,西啟男掛帥,女掛將,狼王親自上馬殺敵,在硝煙中豎起了一面不倒的大旗,奇蹟般守住了這座雄關。
大決戰之中,損失終於達到了雙方都無法承擔的地步,戰爭如同一個巨大的磨盤,將無數人的命運放入其中碾壓。數十萬屍骨倒在淋漓的血泊中,面目仍帶著衝鋒時的猙獰,這些罹難的戰士高舉著驕傲的雙手,彷彿震耳欲聾的狂吼仍迴盪在中州的天空上,他們疲憊的靈魂行走在歸鄉的途中……
戰爭的殘酷,斷壁殘垣自不必說,成王敗寇也可少言,只是戰後無數屍骨僅以薄土掩蓋,惡臭彌天,鼠蟻成群……才堪稱是絕古的慘烈。
後世祁陽有一名中年劍士遊歷至此,觸目濺淚,拍手作歌。劍士背劍背琵琶,外帶一條老黃狗,他叫謝靈甫。
“枯骨月荒寒,幾度霜華重;
男兒血未冷,策馬帶吳鉤。”
一聲高唱,翻手取琵琶,五指理弦,音律朗朗,喉聲低啞:
“悠悠十載矣,嫠婦蓋新紅;
異域做野鬼,望鄉歌苦孤。
……”
動情之處,他扔下琵琶,嘶聲吼唱,響遏行雲:
“君不見古來征戰幾人回,骨枕鐵戈血染梅;
君不見廣袖歌舞君臣醉,萬家燈火寒食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