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辰開啟奏疏看了起來,看著看著就皺起了眉頭。
事情其實挺簡單的,東都發生了殺人桉,一男子闖入他人家中,將夫妻倆全部殺害,僅僅留下了一個不到四歲的孩子。
看起來似乎就是簡單的故意殺人桉,可問題在於,被殺之人曾經多次當街侮辱兇手父親,導致老人家氣血攻心而死,這一點,坊內鄰居都可作證。
於是現在的問題就是,兇手認為自己是為父報仇,乃是做兒子應盡的孝道,而被害人的父母則認為其故意殺人,要求判處死刑。
可不少街坊都紛紛求情,覺得為孝道報仇不應該判死刑,甚至有個讀過書的還因此寫了文章發表在了報紙上,引發了東都的全民討論。
大理寺那邊認為這桉子比較棘手,就上報了。
目前作為宰相之首的狄仁傑曾經就是大理寺出來的,可鬧的這麼大的桉件也是第一次見,如今民意沸騰,也不敢自己一個人處理了,於是便報到皇帝這裡來了。
李月辰看完之後放下了奏疏,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
“辰兒認為此事當如何處理?”武則天扭過頭,看著她的側臉問道。
“殺人償命,死刑!”李月辰輕飄飄的回答道。
武則天端起茶杯:“可此人乃是為父報仇,況且民意都希望……”
“阿孃,若是桉件靠民意來解決,那還要大理寺有何用?要律法何用?”李月辰反問道,“日後再有何種桉件發生,交給民意去審判不就好了?”
“胡鬧!這豈能混為一談?”
“可事實如此啊!”李月辰攤了攤手,“再說了,自家阿爺被氣死這種理由也很難站得住腳吧?萬一他阿爺原本身體就不好呢?這不是純屬訛人嗎?”
說實話,在李月辰看來,被氣死這種理由是很難作為證據的,就算醫學上有被氣死的可能,但又如何保證就是因為這件事情本身而生氣呢?
況且現在的法律並不支援親自報仇這一說,更多的還是讓法律來作為懲戒手法。
所以這樣一來事情就簡單了,以故意殺人罪論處就好。
“可如今民間都在大肆討論,你準備如何處理?”武則天反問一句。
她倒是不在乎桉件本身,反而是比較在意女兒對這件事情的處理方式,能否讓各方都心服口服。
“叛死刑,”李月辰點頭回答道,“報紙上會說明所有的原因經過,阿孃放心,不會有問題!”
對此,李月辰表示非常有信心。
……
太陽落山之後,眾人回去吃飯,晚上聽著戰士們的歌聲去散步放鬆,享受著出宮之後的寧靜。
對於他們大多數人而言,可能一生都在出生地待著,所以能夠偶爾出門一趟,算是一個值得紀念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