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的有點無聊,因為二哥李賢不在,所以總是感覺缺少了一些什麼。
包括在上元節的時候,李治如同前幾年一樣,帶著一家人出宮去看花燈,都感覺有點沒意思。
不過其他人倒是都玩的挺開心的,尤其是李顯和李輪,這種微服出宮遊玩的生活似乎讓他們覺得挺有意思。
而李月辰則是趁著這段時間考慮著學堂的建設,以及忙著在安福殿畫圖。
飛梭織布機本質上跟現在的織布機其實區別沒多大,就是多了一個飛梭而已。
當然也不能因此小看,有了這飛梭,就可以織出比現在寬一倍以上的布料。
有點麻煩的問題在於珍妮機,那個東西李月辰以前只是在博物館裡面看過,但很多細節方面的記憶有些模糊了。
源於這些地方,也只能到時候讓木匠和尚衣局的人過來一同琢磨一下了。
桌椅的製造倒是快了不少,現在有了輪機,打磨木料的速度比以前快了許多倍。
同時匠作監的工匠們有根據這個輪機制作出了腳踏鋸床和打孔機。
雖然都是採用的人力,不過在大齒輪帶小齒輪的情況下,速度還是非常不錯的。
看到準備好的一套套桌椅,李月辰忍不住在想,看來第一次工業革命註定要在這個時代掀起了。
……
過完年之後,李月辰便又開始了忙碌。
孩子們那邊的寒假作業完成的不錯,李月辰打算做個整理,然後編撰出第一套農業書籍。
隨後就是讓這幫孩子們去集賢坊裡面,跟那些報社工作人員的子嗣一同上課。
當然現在還沒有萬全準備好,李月辰還在編寫思想品德課的教材。
關於這個思想品德課,她決定讓姐姐義陽公主去教。
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這些孩子裡面將來可能會誕生大堂帝國的重要人物,所以這方面必須要抓好。
這個時代的人其實並沒有什麼家國情懷,基本都是得過且過,對於誰當皇帝並沒有什麼意見。
而情報機構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重中之重,所以這些人必須接受相應的教育才行。
這裡面就需要藉助一些儒家思想了,好在李月辰從小也看過不少儒家典籍,寫起來還不算太過麻煩。
同時還要寫很多關於高祖和太宗的事蹟,以便增加認同感。
從大年初一開始,李月辰就一直在做這件事情,一直到正月底才算是完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