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九孤軼聞> 第三卷 中州劇變 第六章 世家末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卷 中州劇變 第六章 世家末路 (2 / 2)

自從合軍一處從北門向皇宮出發後,劉趙的聯軍遇到了難以想象的阻力,聖都衛軍的戰士源源不斷的朝他們殺來,也不知道他們開始被隱藏在了什麼地方,如今兩萬多的私兵只剩了幾千人,而滿地屍骸的代價是向那仍然望不到大門的皇宮前進了不到幾里的路程。

劉正道聞言擦了擦額邊的鮮血,正了正容,他微笑著看向林仲言道:“林兄,我就知道是你這邊出了變故,你說你忠心不二,我是一直不信的,原來你真沒騙人啊,可笑的是我們這群自以為是的人吧。”

“是的,原來可笑的是我們。”趙曠見狀頹然一笑,苦笑不已。

“唉,事已至此,兩位何不棄械投降,還如此負隅頑抗,是何苦來哉?”林仲見狀嘆息一聲,很是惋惜的說著。

其實在世家密會上他對此二人的言行做派還是有一絲好感的,如今他們這般的梟雄落得如此下場,林仲也不免升起一絲感傷之情。

“哈,林兄,大丈夫生於世間,若是走錯了路,是事到臨頭抱頭鼠竄還是坦然受之拼死一搏呢?”劉正道聞言苦笑一聲,神態淡然的回應著。

“我明白了,不過真是可惜。”林仲聽罷有所明悟,卻仍是很惋惜。

“林兄,趙某有一事相求,雖然我們走錯了路,不管真心也好假意也罷,你也算背叛了我們,趙某請領教林兄高招!”趙曠言罷輕輕擦了擦寶刀上的鮮血,他定了定神擺了個起手式傲然而立著。

“笑話,爾等亂臣賊子窮途末路也配與大將軍過招?勸爾等自縛雙手引頸就戮,別再痴人說夢了。”一親兵聽這話頓時就樂了,他出言譏諷不已。

林仲聞言當即擺了擺手,他緩緩下馬立定謙和有禮的道:“無妨,趙兄也算是一代梟雄,林某能領教一下趙家高招也不枉此生了。”

“那麼,請賜教!”趙曠話音剛落便抽刀上前,風捲殘雲般朝林仲襲去。

“趙家刀法《斷水》第一式,分水。”言罷,趙曠持刀一劈,凌厲的刀波猶如洪流一般朝林仲洶湧而去,林仲也不答話單手持劍,也不拔劍出鞘,只是輕描淡寫的一橫就形成一道真氣屏障擋住了這凌厲的一擊。

“好!不愧是我朝大將軍,如此輕易化解了某這一招,再接這一招,《斷水》第二式,抽水!”言畢,趙曠雙手握刀用力向地面一插,只見林仲腳下的大地劇烈的顫動起來,一股如噴湧而出的水浪般的刀波衝裂大地至下而上兇猛狠厲的襲向林仲,林仲拔劍而出,雙手握劍向這刀波狠狠刺去,強大的劍勁噴湧而出生生的將那洶湧的刀波壓制於無形。

“厲害,最後一招,斷水!”趙曠雙手握刀,運功狠狠的一刺,刀光之下,一道如海浪般猛烈的刀波衝向林仲,林仲持劍向前也是一股浩瀚的劍勁狠狠相拼,刀劍相拼之下的巨大沖勁震退了在場的無數兵卒,唯有寥寥幾名強者方能支撐。

須臾之間,趙曠便落敗了,他倒飛數米,吐血當場,而林仲只是輕退一步,稍一運功定氣便泰然自若的穩住了身形。

“嗚哇,我敗了,可惜,可惜是敗在你的劍下。連你林家最強的招式槍法《破陣》都沒能見識到,慚愧啊!”趙曠一口鮮血噴出,言辭間滿是無奈的說著。

林仲抱抱拳,面帶微笑謙遜的道:“承讓,承認,林某久經殺陣方有此成就,趙兄養尊處優猶有如此境界也算一代奇才了。”

“也罷,事已至此,皆是定數。敗了,敗了,劉兄,曠先行一步!”趙曠言罷,毫不猶豫的拿起愛刀,他一刀自刎含恨當場。

“唉,林兄不愧是當年隨老皇出征的一代名將,自古成者王侯,敗者草寇,趙兄去了,劉某也無顏苟活,來世希望我們能真正在一條船上共創大業!”眼見趙曠自盡,劉正道苦澀的嘆息一聲道出了最後的遺言後拔劍自刎。

“唉,此二人若不是走錯了路,當為國之棟樑。來人,收斂厚葬!”林仲見狀嘆息了一聲後囑咐了一番就上馬離去了。

此時,聖都郊外隘口。

“快閃開,我軍乃是李愷家主麾下,事情已然敗露,今緊急撤離,你秦傢俬兵還不速速放我等離去。”李愷的親兵對原本按計劃看守隘口的秦傢俬兵急急的怒吼著。

“哈!李家,隨方泰叛逆的那個李家?我乃秦家秦驍,奉家主之命協助天兵阻擋叛逆,來得正好,衛軍何在,給我殺!”秦家看守此處要口的子弟聞言哈哈一笑,他指著李愷的叛軍高聲呼喊起來。

話音剛落,隘口四周的林木之中,山丘之上無數衛軍將士殺喊而出,剎那間就將李愷及其私兵團團圍住了。

“什麼,秦家?衛軍?林仲、秦鏞這兩個王八蛋可坑苦我也!殺,殺,殺,給我殺出一條血路!早知如此,我還不如和劉正道趙曠他們一起好好的拼死一搏,也比做這甕中之鱉來得強吶,殺!”李愷一見此情況便當即明悟了,他親自騎馬衝陣,口中殺喊不已,言語中更多的是對林秦兩家的滔天恨意和對自己不聽人言、拔腿鼠竄的無盡悔恨。

諸如如此類的事件在聖都各個隘口要道上演,世家的末路,上演了。

“蜀寧年月日,世家以泰為首,私下勾結,悖逆妄上,欲圖謀不軌,其金殿吠日殘害忠良之行狀可謂天地難容;然英主在上,豈容宵小;武皇顯聖,鼠輩慌遁;將軍仲天網捕之,叛逆俯首,世家遂平;稱為‘九族亂政’。”《蜀寧志•林仲傳》如是記載。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