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雖勤於女色,懶於朝政,但對權力的掌握還是很看重的,不肯輕易放權,尤其防備年滿十八,已和太子妃育有一子的太子。
太子乃元后所出,當今與元后青梅竹馬,感情甚篤,在登位前,元后一路陪著當今,幾度生死徘徊,始終不離不棄,愛他如初。
可惜天妒紅顏,在元后拼死為當今生下太子後,便一病不起,死在了當今的懷抱中。
既有年少相伴的情誼,又有愛意愈濃時驟然離去的遺憾,元后在當今心裡的地位自然不同尋常,無人可撼動。
太子也因此由當今一手帶大,父子親情深厚,放眼整個安國,惟有太子能夠左右當今的決定。
特別是在後宮諸妃要麼無所出,要麼頻生公主,當今至今只有太子一子的前提下。
但隨著太子的日漸長大,當今越發猜疑於他,甚至透著點嫉妒,嫉妒太子治國才華勝其百倍。
為此,當今隔三差五的便要打壓太子一番,也更沉迷女色,渴望多生幾個兒子出來,好滿足帝王的制衡之道。
可惜不管當今如何努力,後宮仍是動靜稀缺,礙著只得一子,許多事,當今並不敢做得太過。
又有淑妃時不時的在當今耳邊提起元后的好,是以,他打壓完太子後,總免不了愧疚,又要施恩一番,以示安撫。
面對父皇的猜忌糾結,太子門清得很,以不變應萬變才是他當前的最佳選擇,便一退再退,從不頂撞當今。
當今便是想做些什麼,也找不到藉口,為此氣悶不已。
先前當今精力不濟,迫於無奈才把國事交給太子,一開始的時候還挺滿意太子的進退有度,處理得當。
但眼看著太子得百官信服,百姓愛重,北城那邊偏又那麼巧的傳來捷報,當今心裡便不是滋味了。
怎麼他一病倒,安國就喜訊頻頻,顯得他有多無能似的?
越想越氣的當今第一次動了殺心,反正太子已經給他弄出了個小孫孫,越過兒子,培養孫子也不是不行。
孫子年幼,說什麼做什麼不得全仰仗著他這個皇爺爺,起碼有生之年他不用擔心皇權被奪的問題了。
敏銳的嗅到危險氣息的太子毫不猶豫的交出手中的權力,表明做兒子的只需在父親面前盡孝即可。
這一次,當今沒有馬上應了太子的請求,而是讓太子繼續主理朝政,更以此為由,將小皇孫養在身邊,不許太子和太子妃看望。
一時間,皇城上下風聲鶴唳,擔憂太子的人越發謹小慎微,而意在渾水摸魚的人則趁著天家父子博弈時跳出來,想要先扳倒定國大將軍。
畢竟定國大將軍屹立多年不倒,很是阻了一些人的前路,又有淑妃做當今和太子之間的橋樑,總是能讓太子逃過一劫,叫他們如何能忍?
至於謝武將軍,不過是這些人彈劾定國大將軍時意外牽連的棋子,或生或死,全看謝武自己的運氣。
謝武清楚這一點,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比起自身的安危,他更擔心太子和定國大將軍,若他們二人倒下,安國可就真的沒希望了。
局勢微妙之際,好訊息傳來,承寵多年無子的淑妃竟然懷孕了。
被意外之喜衝擊得眉開眼笑的當今瞬間忘了那點不悅,當眾呵斥彈劾定國大將軍的朝臣,並公開讚揚太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