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附近村子的變化
因為食鹽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製作精鹽就比製作白糖難多了,得將過濾之後的食鹽水煮幹才行。這樣一來,工房就建得大了,需要的人也多了。
好在,明心將白糖工房使用的平底鍋也利用了起來。深底鍋採用大火猛燒,邊攪動邊加過濾的食鹽水,析出的鹽粒多了之後撈出來在平底鍋裡乾燥,這樣才加快了些速度。
精鹽工房要的人多,足有三十來人,都是從附近村子挑出來的窮人家。當然,工房也不是一直用他們,畢竟給的工錢多,一直用他們,那其他人家就有意見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他們就算沒聽過這句話,但想法卻就是這樣的。
明思的弟弟讀書了,明思家人穿起新衣服了,明思家建新房子了。
不過幾個月時間,明思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一切村子裡的人都看在眼裡,錢誰不想掙?因此,有託明思父母來問的,有在工房附近等著直接問的,但是,白糖工房明心是不想擴大了,自然不會要他們。
不過,好歹也是山腳下的鄰居,明心也願意幫他們一把,他用的跟白糖精鹽一樣,都是大路貨法子:養蚯蚓餵雞、養閹割的豬。
雞肉雞蛋在這時候是很貴的,豬肉不行,是因為沒有閹割的豬豬肉不好吃,有錢人都不吃,即使宴會上擺著東坡肉也是做做樣子,但就是這樣,一頭大豬也要一兩銀子左右。而閹割之後的豬不但長得快,肉也好吃了,價格肯定會更貴。
要說劁豬這事,其實早不知道幾百千把年就有了,但一直沒有解決感染的問題,所以沒法普及開來。
感染的問題,在明心看來主要是因為衛生問題,時人養豬,不清理豬圈,豬可以說是在糞堆里長大的!這樣的豬圈,閹割的傷口不感染才怪呢!看看太監,如果閹割後會感染大量死亡,哪還會有這麼多太監?
因此明心先讓村民將豬圈清理一遍,然後用石灰漿打底,再鋪上粗糙的條石,整得比人住的好太多了——人住的屋子,還是泥土的呢!
鋪上石板,就可以常清理豬圈保持乾淨,閹割的時候再上點傷藥,豬就不容易感染了。
戰馬閹割成活率高,是因為會經常洗馬,太監成活率高也一樣,但古代人哪裡會知道發炎感染是細菌的原因?所以也就找不到解決閹割豬成活率的辦法了。
“閹了真能長得快?”豬圈旁,農夫問道。這都不知道是他第幾遍問這個問題了。
“當然!”明心耐心地解釋道,“閹割了,就不會想那事了,就不會整天在圈裡亂跑,吃了睡睡了吃,能不長得快嗎?”
“真能賣三兩?”
“能。”明心說道,“到時候我會請城裡酒樓的掌櫃來。”
“真能活?”豬圈旁,農戶看著明心問道。
“能活。”明心說道,“你聽說過軍伍裡有戰馬吧?那些戰馬就是閹割過的,戰馬能活,豬也能活。”
“可……”
明心說道:“豬如果死了,小僧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