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講武堂的領導早有準備,按徵兵地域劃分軍需點進行排隊,這樣既效率高,又不容易出差錯。
除了被品,洗漱用具,軍裝,新兵手冊等,每人還可以領到十塊銀元安家費。
這筆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按奉侯政府給予難民安置策略算,普通工人一個月也就三四塊銀元,省著點花,每月也就能用掉一枚。
拿到錢後,譚海雙目放光,狠狠親了一口,又數出七枚,遞到了杜淮山面前。
“你這是?”
“拜師費!”
“拜你個頭,趕緊拿走!快快快,上面都是你口水……”
杜淮山開玩笑地把錢推開。
譚海咧嘴一笑,“嘿嘿!那我就不客氣啦!”
領完用品,站在大字報下。
新兵分舍是按照營州軍編制而來,八人為一班。
因為提前跟連長打了招呼,兩人果然被分到了一間住舍,屬173屆第8班。
按照地圖示註位置,是位於空地西側的一處平層矮房內,倒數第二間屋。
一進門。
便看到靠著窗戶的長條磚炕大通鋪,通鋪正對面,擺著掉漆的破舊木質書架及書桌,側牆是放行李包裹和衣櫃的地方。
杜淮山跟譚海來得算慢的了。
屋內的六人,有三個已經鋪好了自己的床位,還有兩個在默默地收拾衣服。
一名寸頭小夥,看樣兒有二十來歲,人高馬大,小麥膚色,拎著著水壺,一手老繭子:“呦!看來咱們第八班人齊了!”
“自我介紹一下,吳明,嘿,叫我老吳就行,祖籍吉烏乾屯,家裡是獵戶!”
“楊安福!弱水人,之前是顛勺的,以後有機會,給你你們嚐嚐我的手藝!”
吳明剛說完話,床上整理的兩人中,一個大胖子主動下來,將手在衣服邊蹭了蹭,伸來笑道。
“咱這住舍真趕巧兒了,把營州三省全湊齊了!”
譚海握了下手,笑著說:“我叫譚海,之前是在新屯青苑樓幹大茶壺的。”
“杜淮山,新屯人,武館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