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百廢待興,趙舛肩膀上的擔子還是蠻重的,心思重是不可避免的。
“汴京城的風景這麼好,他難得來一趟汴京,咋不多住幾日,逛下汴京城呢?真是可惜了呀!好風景,不懂得欣賞!”趙舛似自言自語,又似對王培恩道。
......
太昌四年正月,趙舛先派大將曹玉、潘雲等揮師北上,圍攻北漢都城太原。在北伐的過程中,潘雲想一舉擊退遼國援軍滅北漢,遭到了曹玉的阻擾,曹玉對潘雲說道:“我朝重文抑武,倘若我們擊退了遼國援兵,陛下對我們會有所忌憚。
我們的處境反而岌岌可危,倒不如我們先拖延時間,咱們打了差不多,便班師回朝,向皇上示弱,慫恿陛下御駕親征,皇上御駕親征,擊退遼軍,臉上有光了,咱們日子就好過了。
本官敢斷定,咱們就這麼班師回朝,皇上反而不會責罰和猜忌咱們。”
聽完曹玉的話,潘雲心裡釋然了。在曹玉未跟他解釋之前,他心裡總埋怨曹玉故意壓制他,怕他搶了功勞。
這會兒,經曹玉這麼一解釋,他心裡頭總算平衡了起來,不得不暗暗佩服曹玉老謀深算。
正月底曹玉、潘雲等大將率軍班師回朝,果如曹玉所料,趙舛並未衝他們大發雷霆,而是淡淡地問道:“為何不趁勝擊退遼國援兵,拿下北漢?”
曹玉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臣等已竭盡所能了,陛下乃真龍天子,臣乃凡夫俗子,領兵打戰能力,在陛下之下,若是陛下能夠御駕親征,必擊退遼國援兵,滅亡北漢。”
曹玉拍馬屁的功夫了得,趙舛龍心大悅,並未追責於曹玉、潘雲二人,於二月率軍御駕親征,擊退遼國援兵,滅亡北漢,終於結束了自乾末以來近九十年藩鎮割據混戰的局面,再次形式上一統全國。
同年五月,趙舛不顧眾臣反對,趁伐取北漢之勢,從太原出發展開北伐。
北伐初期一度收復河北易州和涿州。趙舛下令圍攻燕京,大順軍與遼人在高粱河畔展開激戰。趙舛親臨戰場,結果受傷中箭,乘驢車倉惶撤離,北伐失敗。
太昌五年,大順王朝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進上奏趙舛,請求趁交趾丁朝內亂之機南下討伐,恢復乾德故疆,統一交趾。
於是,趙舛任命侯仁進為交州陸路水路轉運使;任命蘭陵團練使孫興、漆作使郝俊、鞍轡庫使陳欽、左監門將軍崔家亮為兵馬都部署,伺機進攻丁朝。
但在太昌六年,白藤江之戰中先勝後敗,統一交趾的計劃最終成為泡影。
雍寧三年,趙舛派遣潘玉、楊繼軍、田隆、曹雲、崔永進五位大將分東中西三路,以東路為主再行北伐。
西路、中路軍進軍順利,而主力東路軍屢遭遼軍挫敗,糧道被切斷,終未能與中西二路匯合,於岐溝關大敗而潰。中、西二路亦只得南撤。
西路主將楊繼軍因掩護軍民南撤被遼軍俘虜,在獄中絕食三日而死。之後,大順王朝對西夏党項族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戰役中屢次失敗,但因其厭戰,與大順王朝議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