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大人物注目,又是工部監造的,這其中的利害關係,恐怕不是他能處理的。
府衙派去工部拿圖紙文書的捕頭上午就去了,一直沒有回來,想來沒有那麼順利。
京兆府尹當機立斷,帶著卷完,上呈給了刑部。
現任的工部尚書徐志,在得知這個事情之後,第一時間看到了參與此事的官員名單。
他問:“周侍郎人呢?”
“告假了,下了朝就回家了。”
徐志手輕釦著桌子,似在思考什麼,修橋時,他還不是尚書,正外出考察,不在都城。
部下心急,忍不住問道:“京兆府的人還在等,這圖紙和文書要不要交出去?”
徐志看了眼天色,道:“年初剛復辟開朝,這幾日大家都忙得腳不點地的,你好生招待府衙的人,儘量在日落前把東西給他。”
“屬下明白了。”
那人領命而去。
第二日開朝,刑部和京兆府同時上書,表明文德橋塌陷一案,案情複雜,牽連甚廣,希望共同辦案,皇帝當即應允,命兩人在五日內查清真相,不可讓民怨沸騰。
有了刑部官員在,工部的人不敢再懈怠,文德橋的採買帳冊及材料商目錄,各類相關文書在一個時辰內全部搬到了刑部公堂。
刑部主司親自找了徐志問話,但在籌建的初期,徐志便被委派到廣陵一帶巡查水利民生事宜,隨行的還有刑部官員。
此次巡查花了足足八個月,上報貪汙案七起,發現數十條民生問題,徐志的官聲也是在那次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能晉升到尚書一職,全憑了那次巡查。
換句話說,修橋時,徐志還只是一個副職,人又不在金陵,此事跟他沒有關係。
而文德橋主事之人,是周侍郎,捕快去找他時,他已經懸樑自盡。
昨天還在工部當職,今天就死了,一下子,工部變得人心惶惶。
刑部見事態嚴重,當即把參與修橋的一干人等,全部羈押看管。
這番動靜,自然驚到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