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在他們村裡還很有名。
不過,薛覆在十七年前就被燒死了,之後,他就一直住在書院裡。
據書院的人說,有一個貴人給了書院一筆錢,資助他讀書,並讓書院的人照顧他長大。
這個人叫什麼,不知道,書院的人只記得那人說著一口京話,是大地方的人。
後來薛方考了秀才,進了京,就再也沒有回去過。
那裡也沒有任何薛方生活過的痕跡,也沒有任何他父親薛復的痕跡。
書院的人說,當時他家不知何故起了大火,薛覆沒逃出來,被燒死在裡面了。
等火滅了,薛復都燒的不成人形,面目全非,屋裡的東西也燒的一件不剩。
不過,還是有收穫。
派去的人找到了兩幅字畫。
薛復有一本領,只有書院的幾位先生知道。
他特別擅長仿製名帖名畫,幾乎可以到達以假亂真的地步。
派去的人還細細問了薛復臨死前的情況,他們說,在發生火災前,薛復確實是有些不對勁,請了幾天假,但是具體發生了什麼,他們也不知道。
那是個小縣城,幾乎沒發生過什麼大案子,他們找了當時給薛複驗屍的仵作,只提了薛復的名字,仵作就心虛的想跑路。
在一番追問下,仵作告知,薛復不是被燒死的,而是中毒死的,在被大火燒前,薛復就已經死了。
當時是一個黑衣人,給了他幾錠銀子,讓他改成被火燒死的。
薛復死的時候,薛方才八歲,村裡又沒有很親近的親戚,所以,仵作並不擔心會被人發現。
他更怕被黑衣人滅口。
口供拿到了,人也看管起來了。
而這兩幅字畫,就是從院長手上高價買回來的,是前朝大儒的作品,名畫千波圖和名帖一鳴。
葉青對字畫沒有什麼研究,蕭子衿打聽到這兩副真跡所在,親自比對過,確實有以假亂真之效。
如此看來,薛方現在效勞的人,很有可能就是當年資助他的人,而這個幕後之人葉青覺得就是葉司重。
霍起的口供中曾說,葉司重為了陷害顧北王,偽造了大量顧北王和大周的來往信件。
先皇也曾確認過,那確實是顧北王的筆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