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兄,你是皋陶的後裔?”
百里雲略一思索,便已猜出上官傑的來歷。
“嗯,據孔院長所說,我應是皋陶的五十五代子孫,可惜家族衰落,連族譜也丟失了。”
上官傑點了點頭,有些傷感地道。
“你是孔院長親自帶回來的?”
百里雲聞言,又追問道。
上官傑見他神色有異,疑惑地道:“不錯,不僅是我,張宇和楊靜也都一樣,都是由孔院長一年前帶回書院。”
“因我曾跟著村裡的夫子讀過幾年書,孔院長便讓玄仁堂的郭堂主,收了我做記名弟子。直到我達到士儒境後,才正式拜師。”
“張宇和楊靜因天性淳樸,則被亨義堂的孔堂主收為記名弟子。也正是因此,趙正陽對張宇有所不滿,時常藉機生事。”
上官傑知百里雲心思縝密,此刻見他問的急迫,應是想到了關鍵之處,便將三人之事大略地說了出來。
百里雲聽了他的話,這才明白為何趙正陽一直說他有人撐腰。
想來趙正陽不僅是要為難他,還想將上官傑拉下水。
想到這,百里雲懷著歉意,說出了他的猜測。
上官傑和崔明聽了他的分析,笑了笑,告訴了他另外一件事。
原來孔經平回到書院後,在彙報招新事宜時,提到了百里雲一事。
本來此事十分平常,不過和禮堂的堂主周全禮,似乎對百里雲有些好奇,還特意詢問了一些事。
當他聽完孔經平的講述後,就一直微笑不語。
眾人知他最重禮數,而百里雲的行為大多逾矩,理應遭到他的批判才對。
當時玄仁堂的堂主郭大仁還曾調侃他,說他因和禮堂戰力太弱,擔心在書院大比中墊底,為了增強戰力,已經顧不得禮儀。
上官傑也正是曾聽聞此事,才建議百里雲去闖文山。
因為只要他能闖過文山二層,周全禮必會收他為入門弟子。
這樣一來,李雲等人要對付他,也就不得不有所顧忌。
不過上官傑見百里雲不願意,也就斷了這個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