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旁的孔經平見百里雲二人都是眉頭緊皺,笑了笑,對孔懷德道:“懷德,你這個‘人’字太寬泛,能否再加一個字?”
孔懷德見孔經平開口,點頭道:“師叔之言極是,我也正有此意,只是怕師弟們誤會我看輕他們,故而未曾加字。”
說著,又看向二人道:“既然師叔開口,那就兩覆一射。你們注意了,這第二個字便是‘刀’。”
孔經平聽到這個字,已知他所覆之物是什麼,讚許地點了點頭。
孔懷德見到孔經平露出讚許之色,也謙虛地躬身致謝。
原來孔懷德這次覆的字是“雞”,他說出的那個“人”字,取得是周禮春官中雞人的典故。
這題雖只有一個“人”字,看似寬泛,不過因他第一題覆的是論語,此書是眾弟子記錄孔子言行之書,主角自然是孔子。
而按照慣例,一人出三題,三題之間應是相互關聯,而且層層遞進。
百里雲他們只要順著這個思路去分析,自然就會明白,第二題必然會與孔子有關。
雖說與孔子關聯之事甚多,但是根據遞進關係,此物與孔子的關係肯定會比論語更重要。
而若談及孔子,都知道孔子一生致力恢復周禮,再加上他覆了一個人字和現場之物,其實答案也就差不多了。
當然若僅僅只是如此,孔經平也不會讚許他。
因為這隻能算心思巧妙,而儒家書院從不乏聰慧之人,根本不值得稱讚。
孔經平之所以稱讚他,是因為他這題不僅要二人透過思考,明白孔子志向,而且還以周禮勸解二人,可謂一舉數得。
不過百里雲和百里啟雖都是博學之人,但對儒學精義,特別是對孔子的理解,又怎麼能有孔經平這樣深,所以儘管孔懷德添了一字,二人仍覺得範圍極廣。
“喔喔喔......”
這時,恰好有一隻下蛋的母雞叫著走了出來。
百里雲見狀,立時想起論語·陽貨中,關於“殺雞焉用牛刀”一句,猜到“刀”字應指的就是此句之中的刀。
心中已有了答案,只是一時拿不準到底是牛還是雞,因為這個人字畢竟與這兩者都有關係。
突然,他想到孔子最推崇周禮,而周禮中有雞人一說,立時明白過來。
當他在想用何句來射時,突然聽到百里啟的聲音道:“孔師兄,我射‘塒’,不知可否?”
百里雲聞言,知他已經猜出了答案。
因為這個“塒”字,覆的應是詩經·君子于役中的“雞棲於塒,日之夕矣”一句,射的正是雞。
孔懷德聞言,微微點頭道:“不錯,你這一射甚為準確,沒想到你身為宗派之人,對詩經也如此熟悉,甚好!”
百里啟見孔懷德稱讚,連稱不敢,同時又朝百里雲瞟了一眼。
他見百里雲一臉淡然,也忙收起喜悅之情,平靜地看向孔懷德。
孔懷德原本對百里啟還有些成見,此刻見他反應靈活,又通曉詩經,對他也有些改觀。
隨即又看向百里雲,見他一臉平靜,絲毫沒有因百里啟追上而有焦躁情緒,也滿意地朝他點了點頭。
“接下來的第三題,你們兩人可以找兩個同伴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