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兄,你過謙了!禮通天下重意不重勢,那七十二種變化雖然玄妙,但是和劍意比起來,卻不值一曬!”
上官傑說著,突然又一臉正色地道:“你可知孔師叔為何傳你劍法、易術,卻又不收你為徒嗎?”
原來自那日處理完百花仙子之事,回到安寧村後,孔經平就開始悄悄傳授百里雲易經和劍法。
百里雲因在白玉世界中接觸過一些易學書籍,所以易經雖然複雜,他接受起來倒也不算吃力。
但是儒家書院的劍招博大精深,別具一格,每招每式背後都暗含儒學哲理,只有理解背後的儒學經義,才能得到劍法精髓。
百里雲雖讀過不少儒家典籍,卻也只懂經義,並未將經義和武學融合。
倉促間修習如此高深的功法,儘管他竭盡全力,也只是一知半解。
而孔經平似乎早就猜到會如此,每當百里雲不解之時,他也是不厭其煩地講解,直到百里雲明白為止。
但是讓百里雲奇怪的是,孔經平如此費心地教導他,卻又不許他拜師,也不傳他劍招。
只是一味講解劍法精意和易學原理,有時也讓他與上官傑推演易理,或是讓他看上官傑演練劍招,卻從不讓他實踐。
百里雲幾番旁敲側擊,孔經平與上官傑皆不肯明言。
此刻他見上官傑主動提及此事,心中一愣,隨即拱手行禮道:“還望上官兄解惑!”
上官傑見狀,急忙還了一禮,又看了一眼剛走進來的那行人,沉聲道:“百里兄可知那日我為何要避開張師叔,和孔師叔一起出現嗎?”
百里雲聞言,沉默了一會,試探地道:“莫非張辰傑想要對付孔師叔?”
上官傑點了點頭,緩緩地道:“不錯,張辰傑應是接到李奇的傳信,改道尋來的。”
“而他前來並不是想要幫你,而是想利用孔師叔,揭露百花仙子一事,趁勢打擊亨義堂......”
原來儒家書院建立之初,考慮到儒學經義深奧,個人智力和精力有限,不可能精通所有經義。
於是分別設定了玄仁堂、亨義堂、和禮堂、正智堂、忠信堂五堂,讓五堂各自專修,定期執難問疑,以便增進學問。
剛開始的時候,各堂之間取長補短,效果十分顯著。
但是後來隨著各堂的研究越來越細,相互間的理論分歧也是越來越大,甚至出現相互攻訐之事,好在有孔任居中調停,才沒有出什麼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