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隨後的家族會議中,百里琨又提出了百里雲接任家主一事。
百里雲自然是不願意,便以百里滔身體已經康復,而他年紀尚幼,威信不足為由婉拒。
不過百里琨卻並不接受他這個理由,以他這次抵抗秦國百里家的優秀表現,和兩塊玉牌中都有他的神識為由,要求百里雲必須繼任家主,並建議百里滔從旁協助,解決他經驗不足的問題。
百里琨的這個提議,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援,特別是隱族的百里治等人,因百里雲的緣故,他們才得以重見天日,更是積極響應。
當然也有些人覺得百里雲年紀尚幼,雖然才華卓越,卻也不宜如此早地接任家主,等他歷練一番後,再接任也不遲。
一時間,家祠中分成兩派,爭論不休。
百里雲在眾人的爭論中,這才明白了玉牌的意義。
隨即他想到百里滔之前將家主令符交給他,而且將他的神識注入家主玉牌中,應該也是有意讓他接任家主。
而百里琨更是在危難之時,把他的神識注入到執法長老的玉牌之中,顯然也是存了這個心思。
而且他也知道,百里琨此刻之所以極力要求他做家主,並不是與百里滔不睦,而是擔心他會隨景毓秀前往楚國。
若是他前往楚國,百里家也是鞭長莫及。為了他的安全,百里琨才執意要他接任家主。
因為只要百里雲接任家主,百里琨便有理由留住他。同時也方便號召眾人出手,這樣也就避免他再涉險地。
只是他又怎麼能不顧百里淵的生死呢?
因此,他雖然知道百里琨是一片好意,卻也不得不一再拒絕。
最後還是百里滔出面,提議百里雲先以準家主的名義歷練三年,若三年後表現優秀,到時再接任家主,才結束了這場爭論。
隨後眾人又討論瞭如何處理俘虜一事,談及俘虜一事時,不少人都是咬牙切齒,要將秦國百里家的人千刀萬剮,以謝族人。
不過眾人卻都只談秦國百里家的俘虜,對於景毓秀等人,好似遺忘了一般,沒有一人提及。
百里雲知道因為百里淵的緣故,眾人怕他難做,所以才閉口不談。
但是不談卻並不表示眾人不在意,因為他就看到人群中有幾人欲言又止,有時還偷偷地瞥他一眼。
於是他主動提出景家一事,眾人先是一愣,隨即也展開討論。
好在景家在這場血戰中參與的並不多,經過一番爭論後,眾人一致決定先將景家人囚禁,待審問出百里淵的下落後,再行處理。
隨後又談及營救百里淵一事,當百里雲提出親去之時,遭到眾人的一致反對。
這時,先前一些反對百里雲接任家主的人,才明白百里琨的良苦用心。
只是此刻木已成舟,已無法重議,便也只得以百里雲年幼,而且身為準家主,不得親涉險地為由,拒絕百里雲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