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個多月來,共和軍捷報頻傳,陳天華用兵如神,從武漢三鎮一路沿長江南下,勢不可擋。
他一下子擺平了安慶,蕪湖、鎮江、揚州、常州、蘇州等沿江主要城市和鄉鎮,所到之處,猶如秋風掃落葉,摧枯拉朽。
這種架勢,洋人們自然不敢再輕易去得罪陳天華,免得本國利益在日後的南方政權中受損。
上午九時許,隨著艦炮和江防炮的轟鳴聲響起,江寧戰役終於打響了。
“命令所有要塞上的重炮,岸防炮,給我狠狠地開火,臨陣退縮怯戰者,立斬之。”張勳大聲下令。
為此,他的江防軍司令部,向各岸防陣地派出了督戰隊。
為了這次戰役,他將江防軍司令部,從浦口渡江遷移至下關碼頭後面的幕府山下。
“轟…”
“轟轟…轟轟轟…”
“……”
敵我雙方沒有任何的試探,從一開始便進入到了白熱化的交戰,艦炮與岸防炮對轟,開始是各有千秋。
混合艦隊的艦炮口徑大,數量龐大,參戰的艦炮加在一起,足有二百門重炮。
而江防守軍火炮也不少,分散隱蔽多點。
幕府山,烏龍山和獅子山,這三個要塞上的新舊火炮,合計共有七十餘尊。
沿江的新舊岸防炮,野戰炮等加在一起,也有四十餘門,總計一百二十門炮。
就這樣,江寧戰役的第一階段外圍戰,就開始了清末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炮戰。
長寧外城北部天空,以及江面上曳光得赤紅一片,硝煙瀰漫得蔽天遮日,這都是雙方飛舞的炮彈惹的禍。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戰鬥雙方優劣勢的分水嶺,逐漸突現。
共和軍的艦炮數量多,口徑大射擊快,當然是火力猛,逐漸的壓制住了清軍火力。
激戰二個多小時下來,清軍各要塞炮臺和江防工事,均被強大的艦炮摧毀,但共和軍艦船也受損不少。
到了正午時分,江面上的共和軍艦船,有一艘淺水炮艦被擊沉,二艘受損嚴重,五艘被擊傷退出戰場。
這是自共和軍組軍以來,龐大的長江艦隊,第一次出現軍艦擊沉、擊傷,退出戰場的現象。
炮戰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半天下來,雙方的虛實都摸得一清二楚,再沒有任何玄虛可言。
沿江灘頭上的岸防炮,悉數被摧毀,共和軍的步軍,在軍艦上馬克沁重機槍,速射炮的掩護下,開始像潮水般的向江岸上湧來。
“衝啊!”
“衝上岸,殺進城去!”
“……”
失去了灘頭陣地,張勳的江防軍都被迫退進外城,充分利用城牆高和堅固,進行負隅頑抗。
站在血狼號旗艦上的共和軍大元帥,也是本次江寧戰役的共和聯軍總司令陳天華,他冷笑了笑,忽地臉容一斂,對著數個作戰參謀和副官命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