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撂挑子的事情,讓攝政王載灃是驚慌失措。
他畢竟年輕,才26歲,雖想重振大清江山昔日之輝煌,可自己才疏學淺,能力平庸,昏招頻出,使得整個朝野上下是離心離德。
面對這種群起攻之的亂局,麾下已沒有了像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這樣的良臣可依靠,現在,慶親王就是定海神針。
“王叔,您老人家不能走呀,咱們有事關起門來好商量呀。”載灃連忙懇求道。
“攝政王,不是老夫撂挑子,這種局面實在是幹不動了,以老夫之見,再派人請袁宮保出來收拾殘局吧,我願意退讓這個內閣總理的位子,讓他來做,這樣順了英美法德等西方各國的心,就得到他們在財力,武力諸方面的支援。”奕劻沉聲道。
載灃想了一想,見奕劻態度嚴肅,去意已定,他嘆了口氣,疑惑道:“王叔,這樣做不會出什麼大亂子嗎?”
奕劻當然明白載灃擔心的是什麼,咧嘴回覆道:
“會有什麼大亂子?不就是遵照國外君主立憲制的方式嘛,大清江山尚在,皇帝還是愛新覺羅溥儀,你還是攝政王,只不過內閣的權力,比現在還大得多。”
這弦外之音就是說現在的所謂君主立憲,內閣等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大事都是攝政王一人說了算,比慈禧老佛爺還專權,內閣實際就是個執行機構,跑腿應付差事。
此時的載灃倒是沒理會慶親王奕劻的埋怨,他想了又想,最後咬牙切齒地下定了決心,“好吧,就按王叔的意思辦,不過,可先讓其出任欽差大臣,代替鐵良督師湖北,若他真心實意地去做了,再續後面的事也不遲。”
奕劻想了想也就點頭同意了,“也只好先這樣了。”
“那派誰去洹上村當說客呢?”載灃又犯難了。
“這個人一定要有份量,而且跟袁宮保私交不錯的這麼一個人去,老夫思前想後,早就擬定了一個人選。”奕劻說道。
“誰?”
“內閣衙門協理徐世昌,此人跟袁宮保私交甚篤,又是內閣大臣,派他去合適,能成事。”
“唉…想不到我大清朝廷,竟為了請他出山,還頗費周折,差不多是三顧茅廬請諸葛孔明的架勢。”載灃搖了搖頭,嘆氣道。
想想一年前,他初為攝政王時意氣風發,罷免袁宮保是何等的解氣,沒想到這麼快就打臉了。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