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四十發,拋銀洋正反面決定誰先打。”裁判長講了規則。
對於騎射,陳天華最熟悉不過了,這些年他實戰中騎射得心應手,前世的他一直練習打飛碟,打移動靶,開槍速度快,所以,子彈越多對自己越有利。
不過,二十五個紙氣球,二百米距離,四十發子彈足夠了,不一定用得完。
在對抗性射擊比拚中,後打的那個往往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
所以,陳天華想先打,不過死神眼更清楚這個道理。
兩個人用拋銀洋來決出誰先打。
陳天華的運氣不夠好,拋銀洋輸給了死神眼,他只能準備後打了。
五位充當移動靶的騎手,策馬站在了起跑線上,每匹馬橫向間距為五米。
起跑之初,戰馬爆發時為加速,進入四五十米之後,馬匹跑動為勻速,因為不是跑馬比賽,不需要全力衝刺,所以騎手都會是策馬勻速奔跑,直至終點。
槍手一般會在過四十米之後才開始射擊,因為只有在勻速奔跑時,才好瞄準射擊。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槍手自己的戰馬,也要保持跟騎手的勻速度基本一致,這樣在一條線上側身射擊的命中率高。
要做到這點,需要槍手和胯下戰馬之間的默契配合,戰馬要跑動的儘量勻速平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馬合一’。
說起來幾句話,但實際非常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等騎手和槍手都到位之後,裁判長大吼道:
“現在各就各位!”
“砰…”
隨著一聲槍響,五名騎手像箭一般向前竄出。
而射擊位上的死神眼,騎的是一匹棗紅色東洋馬,同樣是催馬跟上,儘量與頭馬在一條線上。
四十米過後,他立刻抬槍就打。
“砰…”
一聲槍響之後,頭馬騎手上空散出一團紅霧,那是紅色紙氣球被擊中後,散落在空中的碎片。
緊接著,死神眼連續拉栓射擊。
“砰…”
“……”
二百米對於奔跑中的戰馬而言很快,沒有全力衝刺,而是勻速跑完,也就在二十五秒左右。
這對槍手的速射要求太高,基本不能有時間瞄準,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肌肉記憶,下意識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