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歷史資料記載,三年之後的鄂新軍武昌首義,這位桀驁不馴的傢伙,是首義的主要組織者,後來成為了武昌革命軍的參謀長。
當然,這些事顧祝年那裡會知道,陳天華見其名字沒見過其人,影影綽綽覺得這名字有些古怪,似乎還有些熟悉,但具體的精準定位,他終究不是歷史學家,也不是很有把握。
張廷輔,年齡比孫武小四歲,今年才滿二十五歲,武昌府城士人,是個官僚豪族門第出身,家裡有錢有勢,父親現為湖北省右布政使大人,從二品朝廷命官,相當於後世的副省長。
他十七歲入伍,一年之後被保送保定武備學堂,三年前,剛滿二十二歲畢業回鄂軍,就任隊官,現為警衛營管帶,提攜也是夠快的。
他們兩人是處於不同階級,又是在不同的環境中長大,私下裡是沒大沒小,一個瞧不上一個。
張廷輔自恃士族豪門出身,斷文識字比孫武強,又是國內著名軍校畢業,自幼生長在武昌城,很有優越感。
孫武呢,就是瞧不上張廷輔這個‘繡花枕頭’。
瑪的,沒有經過戰場上血與火的厲練,光是嘴巴說得天花亂墜,有個屁用!
所以,他們兩個人,經常找機會比拚高低。
當然,都是在不影響執行軍令的前提下。
前幾日,孫武突然接受黎元洪將令,讓他率張廷輔的警衛營去執行秘密任務。
他們倆興高采烈的來了。
這是難得的立軍功機會啊,若沒有特殊關係,哪裡還輪得上他們呢。
接受鎮統制官,上將軍黎元洪的調遣,別說孫武,就是張廷輔,那也是心悅誠服。
不過,這次張廷輔還是挺感激孫武的,這明顯是黎大人的特殊照顧,他算是沾上了光。
因為警衛營主要是拱衛鎮統制衙門和官邸等安全,平時抓捕打架鬥毆,行兇作惡分子都沒他們的份,在武昌城難有大規模抓捕、圍剿敵特和叛亂之類的活計。
而這種警衛的撓癢癢活計,又有多少含功量呢?
但這次是正經八百的軍事行動,一切都按戰事要求。
這相當於上了戰場。
上了戰場,意味著將有軍功入兜,何樂而不為呢。
可讓孫武和張廷輔倆人沒曾想到,黎大人竟讓他們聽命於從浙省來的陳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