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以前的北洋體系,以前是依靠盛宣懷。
袁世凱如法炮製,他當然瞄上了盛宣懷手上的二個最大的搖錢樹,輪船招商局和電報總局。
光緒二十九年,盛宣懷父親去世,按大清律法,他須丁憂二十七個月,其間要辭去一切官職。
為此,他先辭去了工部左侍郎官職。
但袁世凱並不罷休,他醉翁之意不在酒,透過內閣總理大臣榮祿,要求盛宣懷一併辭去電報總局和輪船招商局總督辦之職。
經過一段時間思考,盛宣懷認為自己的小勢力,肯定比不過袁世凱的北洋系。
既然這樣,想讓自己保持即得利益,唯一的方式就是跟袁世凱合作,等於抓住一個新的靠山。
他的想法倒是很聰明,明面上,電報總局和輪船招商局讓北洋系佔領,私下裡他要保留常務董事,總會辦的權力。
於是,盛宣懷向袁世凱熱情地發出邀請,他請袁中堂可以來南方參觀,先考察一下,然後再商議交割事宜。
光緒三十年初春,袁世凱先回了趟老家河南信陽,然後去了武昌,拜會了湖廣總督張之洞,完了沿長江又去了江寧,拜會了兩江總督端方。
最後,他才到了上海,去跟盛宣懷見面,討論電、輪二局的交割事宜。
談判的最終結果是,盛宣懷提出了‘船宜商辦,電宜官辦’的基本方針。
他的意思是將電報總局和輪船招商局分成二個,而掙錢最多的輪船招商局,他一定要商辦,他擁有重要股份,當然要受他控制。
輪船招商局是官督民辦的股份制公司,光緒元年在上海洋涇浜路成立,主要從事客運和漕運,後來發展到地產。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眼下的輪船招商局除了國內業務,還開拓國際業務。
總局設在上海,而分局在青島,煙臺,漢口,天津,福州,廣州,香港,橫濱,神戶,呂宋等地。
表面上,盛宣懷他將佔股不少的電報總局送了出去,由北洋系坐收漁利,算是人情。
袁世凱老奸巨猾,他在上海時不露聲色,口頭上表示同意,跟盛宣懷稱兄道弟一番。
不久,袁世凱派出了他的心腹楊士琦為總督辦,徐潤為會辦接管了輪船招商局,而他自己則兼任郵電大臣,把電報總局收回‘國有’。
權力交出去二年之後,也就是光緒三十二年初,許多股東紛紛向盛宣懷反映,說輪船招商局裡的管理人員都改換門庭,股東們的權力得不到保障,他逐找楊士琦評理。
不久,袁世凱請下了上諭,說電報總局和輪船招商局都應該是官辦,駁回商辦提議,不承認原有民間商股,並派出王存善為稽查官,對招商局進行全面調查,收回國有。
至此,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系,以朝廷名義完全侵呑了電報總局和輪船招商局的所有資產。
這個結果讓陳天華心裡終於明白,這三年來北洋新軍的不斷擴軍和裝備更新,實際都得益於這兩個局的資金支援。
他心裡非常懊惱,得到這個確切內幕時已經晚矣,盛宣懷也很懊悔,當初就輕信了袁世凱這個奸詐小人。
從陳天華的內心世界裡,他並不希望袁世凱的北洋系強大起來,因為他們是後面二十年,國內軍閥混戰的禍根。
大意失荊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