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懷這番話一出,陳天華忐忑不安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他低聲道:
“在下的豐眾銀行可以自籌一百萬兩白銀,其餘的目前尚無著落,斗膽向盛大人求助。”
“還有一件事,礦山開採的技術管理人員等,你有否人選或配置計劃?”盛宣懷繼續問道。
陳天華聽罷心裡一個咯噔,心裡暗忖,人家不愧為近代企業家,每次發問都是直指要害。
內行人知道,投資一個專案,資金和管理團隊十分重要,尤其是礦山開發。
而盛宣懷直接了當的,首先就是圍繞這二個問題。
“在下尚未確定這方面的人員和專業團隊,還是請大人給予幫助為感。”
這二個方面,對於目前的陳天華而言,恰恰是最薄弱環節,他是從零開始。
對於開發牛頭山礦山,無論是資金還是人才,都是二手空空,他擁有的,只有一腔熱血,家國情懷。
按現代投資人的角度來看陳天華,他這招數完全是蛇吞象之舉。
盛宣懷是誰,他焉能不知?
“呵呵,年輕人很有膽識,也很聰慧,竟能想到老夫這裡有完善的人才儲備和管理團隊,好好,這二件事情倒也不難,資金由本官出面籌集,經方和老夫私人都可以出部分資金,開採過程中還有資金缺口,可以找銀行貸款,老夫的通商銀行,還有英國的滙豐銀行等等,都是可以支援的嘛。”
他繼續撫摸著長鬍須,輕描淡寫的笑言道。
他何等人物,陳天華只提了一下,他馬上想到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
其實,不是歷史學家的陳天華,對盛宣懷了解的還不算深入。
對於礦業鐵路而言,盛宣懷可以說是輕車熟路。
早在1875年,盛宣懷受李鴻章委派,辦理湖北煤鐵礦業,從那時起他就開啟了礦業探索之路。
第二年,也就是1876年,他成立湖北煤鐵總局,組建以英國礦師為主的探礦團隊。
幾十年跌跌撞撞下來,從無到有,他自己擁有一個完整的礦探勘測公司,手上有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煤礦重工業。
所以,他說陳天華聰明,在這二個方面故意不提,留給他去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