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鄰村的擠進來,本村的人意見很大,今天就發生過爭吵,明天估計會更嚴重。”
“聽說有人在逗售生意,即幫鄰村的人家排隊或插隊,收取加工費。”
“有人在現場偷年糕,乘亂沒人注意就抱走一提。”
“……”
大夥七嘴八舌的說開了,大多數人都覺得做這善事,費錢費力還不落好,有些憋屈。
主要是吳老三,林根他們這些人中間,沒有一個人是識字的,來加工的都沒有什麼登記,亂哄哄的誰拿米來就燒火蒸,有重複來的就搞不清楚了。
陳天華聽了臉色冷凌,雙唇緊閉,深邃有神的雙眸裡透出一絲寒光。
為村民做善事的本意沒有錯,為那些窮苦人家做點實事,幫他們過個開心年。
但他決不是為少數人,來當冤大頭的。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有些村民的覺悟十分低下,貪小便宜的行為如此的汙穢不堪。
有道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以誠心換真情,以霹靂手段對邪惡,以此為誡,樹立起我們商行的權威來。
想到這些,陳天華對於原計劃中的最後一天,重新給大夥做了安排:
組成糾察隊,除了維護秩序,還要將這幾天貪圖便宜,破壞規矩的人家進行處罰。
例如王屠夫、汪麻子家,宋寡婦家等等按規定處罰,收取雙倍加工費用,尤其是哪幾個當掮客從中謀利的搗亂分子,給予嚴懲不怠,決不手軟。
至於鄰村來的貧苦戶,小戶人家也就不拒絕了,適當收取成本費用或物品,以示與本村人家不同待遇。
但凡不符合貧窮小戶條件的,我們堅決不接受加工,給最多錢我們也不加工。
大家都表示贊同。
翌日。
在年糕加工處排隊等候的人家越加增多,人員開始有些騷動,本村還沒有得到加工的,不滿情緒在擴開。
“嗨…吳老三,我們都排了二天了,都是村裡鄉親,怎麼老是給外村的辦差呢?”
“這外村人都來佔便宜,把我們這些本村人都不放在眼裡。”
“叫土根出來,他家前幾年沒吃了,我還送去一藍子紅薯呢,他現在有錢了,倒忘了村裡人啦。”
“……”
陳天華覺得這樣下去,村民的不滿情緒漫延,對商行這次善舉行動,會帶來負面影響。
他馬上叫來吳老三,林根,阿華等人過來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