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要了一壺茶,靜心來聽,那人說些事兒。
“天子所作之事,為百年大計。”
“以前,科舉之士卻是貪官舞弊,只要您有大價錢,均可買來狀元榜眼探花。”
“如今皇上這一改革便沒有了狀元榜眼,探花之稱。平民百姓出頭之日更是指日可待。”
“以往讀書都是貴族人士才可以去。現在平頭百姓自然也能參與其中。”
“各位,皇帝的真正目的並不是要培養出多少有能力之人,而是要提高整個大明的綜合實力。”
“且說那,直進城外斬殺一千多名貪官,那就是皇帝在向天下百姓宣告要還大齡一個,朗朗乾坤。”
“好一個朗朗乾坤。”有人介面,“若是那學府繼續無人問津,又該如何?”
朱由檢瞬時間便來了精神,這也是他目前最為關注之事。
“老朽不才,若是無人問津學府,或許可以採取增加賦稅。您想,倘若您的孩子沒有去學府報到,便要增加一筆銀子,你還不讓你的孩子去嗎?”
聽到此處。
朱由檢眼前一亮。
這老先生所說句句屬實,但以這樣的方式,前期定然能夠看到成果。
到了後期可能會很乏力。
但仔細想來。
前期之人已經得到了這樣的好處,後面應當不會有什麼糾葛再次產生。
害怕的就是那些不良之人以此事作為一個點,然後進行發酵。
朱由檢搖搖頭,很快便否定了這個方法。
進入學府終究還是需要老百姓,心甘情願。
倘若真的採取了這樣的手段,可能會適得其反。
“咱大明有一位好皇帝。只是,國家滿目瘡痍,想要達到強大,還有一段路需要行走。”
說話的老先生,抿了一口茶。
一雙眼睛看見了朱由檢。
隨即便又開口說道:“今日老朽說的太多。恐有禍事降臨。”
“老先生但說無妨。”朱由檢放下手中茶杯,“那皇帝能夠做出這番事情出來,自然不怕旁人詬病。”
此話一出,整個茶樓的人都安靜了下來。
這屬於大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