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倆辦的學塾不僅要讓孩子們學到文字知識,還要學會做人,適應社會潮流變化,做引領社會前進的精英人物。
經過考試之後,每人參加應聘考試的人都領到了當天的工資,這樣即使沒有被錄取,也沒有白費工。‘
雲彪叫他們每個人留下了聯絡地址,回去等待錄取通知,半個月內沒有接到錄取通知的,就是沒有被錄取,請自行安排,不用再等了。
兩天後,商家搬走,雲彪僱了幾個短工,把房屋打掃乾淨。全部裝飾粉刷一新。
這一次招聘,錄取了十個書塾先生,雲彪要先生們列出書塾需用的一切清單,僱人採購。先生的工錢從這一天算起。
商家留下的一切傢俱都送給了子凡等五個孩子家,並僱人給他們送到家裡。雲彪以讓子凡奶奶到書塾做了勤雜工,幫助燒開水,送資料等雜事,不僅解決了老太太的生活,每月還能拿到不菲的工錢,子凡奶奶激動的淚眼矇矓。
書塾所需要的裝置,全部買新的,阿曼達一邊採購、佈置書塾,一邊叫先生一邊寫招生簡章。
阿曼達對寫招生簡章的先生說:“一,這個書塾叫鵬程書塾。二,招六歲以上的適齡兒童,不分男女。三,免交學費。四,書塾包伙食,家離的遠的包住宿。五,擇優錄取,不分貧富貴賤。
書塾先生一個個瞪大了眼,感到有點不可思議,人家辦學是為了賺錢,這個鵬程學校是為了貼錢。
但願這個書塾能夠長長久久地辦下去,千萬別隻辦一個月就象肥皂泡一樣破滅。
招生簡章一貼出去,整個臨安城都沸騰了。小小的青雲巷,平時寂靜無聲,現在一下子擁擠不堪,報名的如春江小魚,來來往往,摩肩接踵。
書塾先生的錄人標準與阿曼達、雲彪的錄人標準有不小的差距。雲彪、阿曼達親自主持考試,不用書塾先生參予。
這次錄取了一百學生,年齡六到十二歲不等。但基本的共同特點是:一智力超群。二,機靈敏感。三,更新觀念快,容易接受新事物。
商家三個大廳,用來做教室,一百個學生,分成三個班。十一到十二歲的一個班,九到十歲一個班,六到八歲一個班。十個先生中先出一個任塾長,管理先生。三個先生教一個班,平均一個先生教十個學生。
阿曼達把課程進行了改革,模仿地球教學,教文字的專門教文字,教算術的專門教算術,教自然的專門教自然。
書塾的先生開始不適應,但是他們拿著書塾的工錢,就必須按書塾的規定教學。
教了半個月之後,書塾先生看到了這種教學模式的優越性,不僅很快就習慣了,而且覺得這種模式很好。學有所專,各有所長,這樣的模式讓每個先生的特長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先生們選了自己精通的教科,各門教科的先生就都是優秀特長的先生了。明師出高徒,好先生教出來的學生當然成績優秀,綜合起來就是門門精通。
雲彪、阿曼達在招考中向貧困子弟傾斜,一百個學生中有八十多個是窮人的孩子。這些窮孩子沒有讀書機會,對這個天降的機會當然是格外地珍惜。特別是那些十歲到十二歲的孩子更加是如飢似渴,拼命地學習,巴不得一天學到三天甚至更多天的東西。
一年之後,臨安城一年一度的童生考試舉行。經過角逐,鵬程書塾的一百個孩子全部上榜。這一爆炸性的新聞,震動了臨安城。
一個月之後,臨安城的秀才考試也如期而至,考試結果更讓臨安城的人驚爆眼睛,鵬程書塾的學生又是百分之百的全部上榜。臨安城出現了七八歲的秀才,一時成了天下奇聞。
兩場考試給鵬程書塾帶來了地震式的轟動,也給鵬城書塾來了許多麻煩。
最先引起重視的是城主巫光,開始是鵬城書塾招聘書塾先生的廣告,巫光就發現了,只不過那時以為貼廣告的人是小聰明,雖然有點挑畔官家威嚴的味道,但還不傷大雅,作為城主,沒必要為這點小事而操心勞神。
接著是招生廣告,巫光同樣不以為意。這次的童生、秀才兩場大考,把鵬程書塾展現的淋漓盡致,巫光就高度重視了。
從民聲裡聽的出,鵬城書塾的威望達到了臨安城的歷史頂點,超過任何一個單位或個人的威望,巫光與鵬程書塾比起來,也顯得黯然失色。這令巫光難以容忍。
最讓他不能忍的是鵬城書塾放出風聲,下半年還要辦鵬程書院。書院的招的生源就是秀才,都是精英人物。再在鵬程學院深造一年,都考中了舉人,那就是大麻煩的事了。
鵬程書院考中舉人的考生就會成為府主府中的中堅力量,要是這些人聯合起來,搞些綏安、永安、靖安三城的什麼選舉,他這個城主還真沒能力制止。
想到這些麻煩事,巫光感到了形勢嚴峻,必須得想法阻止鵬程學院的開辦。
巫光發現自己對鵬程書塾的創辦人小視了,至今連這個人的名字、來歷都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