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無間王朝!> 第一章 唇槍舌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章 唇槍舌戰 (2 / 4)

“你可知當今皇上稱老夫為劉備之諸葛亮、漢高祖之張良。”劉伯溫將朱元璋對自己的溢美之詞一一道出,又將自己所受的分封一一列舉一遍:“還授老夫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位極人臣,如此恩寵,何來不公?”

“大人。”寒門伐天不以為然,抱拳道:“與您一同打下大明江山的李善長,被皇上封韓國公,拜左丞相,年俸四千石,而大人您卻只有二百四十石,十幾倍之差;君為張良,彼為蕭何,同為開國文臣,皇上卻如此厚此薄彼,大人不覺得有失公平嗎?”

劉伯溫聽到伐天妄論當今皇帝,喝斥道:“皇上的聖斷,豈容你我在此置喙!”

“大明開朝不過三載。”寒門伐天不顧劉伯溫喝斥,繼續說道:“中丞大人就被勒令告老還鄉,如此鳥盡弓藏,著實令我輩有志之士心寒不已。”

劉伯溫想到自己被勒令告老還鄉時,心中唏噓不已,但還是不敢有任何質疑皇帝朱元璋決定:“風燭殘年何談鳥盡弓藏,老夫在此頤養天年快活的很,足下多慮了”

“真的嗎?傳聞朝中有奸人譖害中丞大人,說您佔了一塊王氣之地。”伐天又丟擲一個重磅話題,把劉伯溫剛才自說自話的謊言戳破:“如此無中生有之罪,定是胡惟庸那些奸臣所為。”

朝中一些別有用心之人,見劉伯溫收了一塊風水寶地,用來當祖墳,就誣陷說成是一塊有王氣之地;自古以來帝王最忌諱的就是這個,就算位高如劉伯溫也不敢對此輕視怠慢,所以才會讓劉夫人收拾東西,準備回京城去周旋。

這個訊息,劉伯溫剛才在那封書信裡已經得知了,所以並不驚訝!劉伯溫不知伐天是真的同情自己,還是假的同情自己,謹慎起見,還是不要妄下論斷,以免落人口實。指責伐天道:“若無真憑實據,切勿胡言。詆譭朝中大臣可是大罪,你不怕殺頭嗎?”

“生亦何歡,死亦何懼!”伐天豪言壯語道:“若是被奸人所害,那才是千古奇冤。”

一旁點著幾盞增添房間明亮度的燭火,隨突然吹進來的微風,而左右搖擺不定。

“黨派之爭,此消彼長,你勝我敗,乃是常有之事。”劉伯溫想到歷朝歷代都有類似的事情,不禁有些擔心自己的下場了。

“恐怕不只是想分出勝敗那麼簡單吧!”伐天眼神如刀,話鋒如箭:“大人,依我看他們是想趕盡殺絕,不然也不會如此步步緊逼,置之死地而後快。”

“老夫乃大明開國元勳,誰敢置老夫於死地?”劉伯溫一代開國軍師的威嚴,擲地有聲。

在劉伯溫不怒自威的氣勢下,伐天的氣場毫不遜色,不緊不慢的列舉道:“前有韓信、後有岳飛,功高蓋主而死的功臣,比比皆是。”

“功高蓋主。”劉伯溫啞然失笑道:“老夫為皇上殫精竭慮,死而後已,足下是不是張冠李戴了。”

“不然。”伐天依舊是侃侃而談,將當年的事蹟一一列舉出來:“當年龍灣之戰,陳友諒率十萬大軍壓境,我軍所有將領都主張撤退或投降,包括當今的皇上;只有您一人洞悉天下局勢,分析利弊,以一人之雄辯,力排眾議,力挽狂瀾,堅決主戰伏擊陳友諒,最終大獲全勝,才有今日開立新朝的局面。這是皇上想做而沒有做到的,在主君看來無異於功高蓋主。”

“強詞奪理!”劉伯溫毫不客氣的訓斥道:“身為謀士,出謀劃策乃理所應當,足下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伐天不顧劉伯溫訓斥,繼續說道:“至正二十三年,‘小明王’韓林兒在安豐告急,前來求援;是大人力諫皇上不能去救自己的主上,一來,可以讓韓林兒這個無用之人自生自滅,二來又可以讓皇上避免弒主的惡名,從而取而代之,一舉兩得。但皇上並未採納,仍出兵救主,救了韓林兒。事後又證明大人您是對的,皇上最終還是殺了韓林兒。”

朱元璋起初是跟隨‘明王’韓山童起義反抗元朝,韓林兒是韓山童的兒子,稱‘小明王’,韓山童死後,韓林兒自然就是朱元璋的少主了。

朱元璋殺害自己的主上韓林兒,雖然不為眾人所知,但分析其中利弊,不難猜到事情的真相;畢竟朱元璋的江山是他千辛萬苦,九死一生才打下來的,怎麼可能拱手讓給一個毫無作為的毛頭小子呢?

劉伯溫知道此事有些犯上作亂,大逆不道,心中有點的慚愧,掩面咳嗽了一陣,搖了搖頭道:“弒主之名雖惡,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如果當今皇上有朝一日也身處韓林兒之境。”伐天輕描淡寫的說著,眼神卻銳利的看著劉伯溫:“他會不會擔心中丞大人也做同樣的決策呢?”

是啊!如果朱元璋也身處絕境,他會不會擔心劉伯溫又力諫新主,讓其見死不救,從而讓新主取而代之。

屋外的樹枝被狂風吹得沙沙作響,屋內的燭火也忽明忽暗,搖擺不定。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