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戰帳篷中,趙揚點開個人終端,凝視著上面所投影的地圖,只得輕嘆一聲。
終究是本錢不夠,否則就以對方指揮官那種尿性,這場戰役將有可能會在一個月後結束,而且是毫無損失地結束。
對手的糧草不會很充足,否則也不必特地派出魔法師來附近村莊催熟作物。自己如果有一支數量足夠的機動兵力的話,完全可以將那些幾乎不設法的村莊,在一天內統統燒成一片白地。
斷糧,這是一個以少敵多很常見的思路,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不是正因為奇襲烏巢糧倉成功才得勝的麼?
至於這樣做所涉及到的道德問題,比如會有多少人餓死,多少人流離失所,哈,這根本就不是問題。
隊伍裡的每一個士兵,趙揚都能叫得出名字,都是一朝一夕與他們一同訓練的,為什麼要為了一些陌生人的死活,而讓自己的手足士兵損失在戰場上?就因為那些陌生人頭上頂著“平民百姓”這四個字?
或許看著在四散奔逃的村民、在火焰中毀滅的村莊,趙揚會感到難過,但他仍會毫不猶豫地會去做,因為親疏有別,既然誰都是爹生娘養的,那為什麼不讓自己的部下而非陌生人活下來呢?
但這注定是一個不可能的計劃了——因為趙揚沒有機動兵力,太過靠近晨星鎮就會很容易被逮到,一逮到就是死路一條,緩慢的行軍速度令他根本無法快速地撤退。
此時趙揚才感受到,機動性究竟有多麼的重要,怎麼高估都不為過,甚至可以說是以少勝多的關鍵因素,因為機動性的強大本來就能使少量的兵力打出大量兵力的效果。
打個比方,一塊錢流轉十次,每次都可以重新回到自己的手中,那這一塊錢就可以當作十塊錢來用,畢竟花出去還能再回來,花出去十次,就再回來十次。
一百個士兵能在短時間內出擊十次,那麼這一百個士兵就可以當作一千個士兵來用,對方即便真有一千個人,分兵把守,則處處薄弱;集中把守,則顧頭不顧尾。
所謂敵疲我打,敵進我退的游擊戰術,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自己得跑得比敵人快,不然敵疲我打,敵刷一下就跑了,我打不著;敵進我退,敵刷一下就過來了,我根本就退不走。
趙揚現在剛好就缺失了這個名為“機動性”關鍵因素,他的部隊屬於“敵進我死”那一種。
但趙揚為什麼還敢在此修建營盤了,就是因為他對時勢有信心、也對自己於人心上的判斷有信心。
現在的大時勢是什麼?伊里爾的軍隊節節敗退,但如果用這個來作為自己制定計劃的基礎,那就大錯特錯了,大環境節節敗退,不意味著在本地,在這一個區域性地區節節敗退。
伊里爾的新聞雖然沒有什麼用,要真看這個來制定計劃,可以自己找棵樹找根繩子吊死了,也不必赫德王國的軍隊來動手。
但趙揚根據自己雙眼所見的,還有此次任務所給出的情報,就可以確定,這個地區大體上還是由伊里爾公司所掌控的,伊里爾在佔上風。
B305這麼大個基地還豎立在了,看似赫德王國的軍隊在此地四處逞兇,實際上攻陷的不過是一些小型基地,或襲擊一些運輸線罷了。
B305在基地級別劃分上,也不過是一座中型基地,赫德王國在此地的軍隊,如果真的有足夠多的兵力的話,為什麼不直接圍攻大型基地乃至地區主基地,把旗幟插在上面?
恐怕此地赫德王國軍隊在此地的任務,也只是襲擾、拖延罷了,根本就不會想要固守一個地方。
否則此次任務情報中的晨星鎮守軍,源自王室軍隊的不會只是一個精銳小隊,這真的很難掌控那些搖擺不定的本土貴族軍隊。
他們的長官多半並非真心想佔領這個鎮子,而是隨手留了一支小隊來整合當地的牆頭草們,並且要求那支小隊最少也拖到某個時間點,最好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拖到正面大部隊趕來了最好。
至於正面大部隊什麼時候趕來?那就只有元帥才知道,甚至元帥都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