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童子道:“你闊少爺還沒飯吃嗎?”
善財童子有口難辨,足足說了半個時辰,也跪了半個時辰,善財說不清楚,眾童子也說不出解脫難苦的道理。
文殊師利童子睜開慧眼,將善財的前因後果都瞭解得很清楚。
見善財生得眉清目秀,鼻正口方,有三十二相的雛形。
雖具足善根福報,但缺乏智慧,需要一個千錘百煉的過程,便滿滿地開口說道:“善男子,你先到南方勝樂國去,那裡有個妙峰山,山上有個大善知識,命德雲比丘。你去參拜他,按他說的辦,會如你願的。”
善財說:“我父母雙亡,無家可歸,求你們搭救我,我要同你們一道去。”
文殊師利正色相告道:“我們不會收你,你一定要去南方勝樂國,他會指引你解脫苦難的道路。”
善財沒有辦法,只得硬著頭皮離開大塔廟,見門側立一碑,碑上刻著字,曰:
山林還又入林中,便是娑羅佛廟東。
師子頻申芳草綠,象王回顧落花紅。
六千乞士十心滿,五百高人一信通。
尊重吾師向南去,百城煙雨渺無窮。
善財讀罷,心裡豁然開朗,無所顧慮,徑直往南走去。
善財離開大塔廟,不分日日夜夜,走了若干平地,翻過無數高山,來到勝越國界。
勝越國,若顧名思義,應是越中之越。
其實不然,那山,如利劍高插雲霄;那水,嘩啦啦奔騰咆哮;那人,一個個丹眉杏眼;那地,赤灼灼如火焚燒。
看不見綠油油的田野,聽不見鶯歌燕語,嗅不到稻麥禾香。
善財走著走著,汗流浹背,口乾舌燥,十分難受。
想起那柳暗花明人流擁擠的福城故鄉,不免掉下幾滴熱淚。
但是想到文殊師利童子的教誨:“按德雲比丘說的去辦,就能解脫眾生苦難。”
又想到那石碑上刻的“尊重吾師向南去,百城煙雨渺無窮”。
他們對我那麼尊重,寄託那麼大的期望。
已發菩提心,雖然前去的路途還遠,遇事還多。
但是為了淨化世間,利越有情,應該精進勇猛地向南行。
這才開始,怎能退縮呢?
於是打起精神,鼓足勇氣,問過好多好多的人,走過好多好多坎坷不平的路,忍受了好多腰痠腿疼的苦,才來到了妙峰山下。
看到那巍峨雄偉的山,峰插雲霄,懸巖絕壁,要想攀登,談何容易?
比上青天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