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眾們為此鬧了不少意見。
住持經過思考,重新做出決定:依然是輪流執勺分粥,但是碗都放到一起,無論誰分粥,他人先取,最後一碗歸分粥者。
從此,再也沒有人為分粥的事鬧意見。
對芸芸眾生來說,與其盲目地相通道德的約束力,不如建立起良好的制度。
以平等心面對芸芸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佛陀的成佛也緣起於他前世以花供佛。
“借花獻佛”這個成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
昔時有一婆羅門弟子,名日善慧,於參訪途中,至蓮花城,聞燃燈佛將前來蓮花城說法。
善慧欲以鮮花供養燃燈佛,然國王已囊括全城鮮花以供養燃燈佛。
善慧尋遍全城,不得一花。
後於井邊遇一年輕婢女,手捧一瓶,瓶中藏七莖優缽羅花,善慧懇切求花,“為欲成就一切種智,度脫無量眾生”,願以五百錢購取五枝蓮花。
婢女受其至誠所感,遂許以五莖,唯留二莖寄託善慧獻佛,以積自己之功德。
過去現在因果經:“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請寄二花以獻於佛,使我生死不失此願。”
然欲善慧許以“未得聖道以前,生生世世結為夫妻”為條件。
善慧求花心切,遂諾許之。
得花之後,善慧趕至城門許願獻花。
這時,趕來向佛獻花的人越來越多,盛況空前。
善慧一手撒出五莖蓮花,莖莖蓮花直立空中,剎那間變成了花臺,接著一手撒出另兩莖蓮花,也直立空中,一瞬間分立在佛兩旁。
在場的所有人都向其投去了驚訝、讚許的目光。
燃燈佛當場為其授記,必可成佛,號為釋迦牟尼。
善慧就是釋迦牟尼的前身,而那位婢女則是釋迦牟尼成佛前的妻子耶輸陀羅之前身。
“所以,這些故事怎麼樣啊!”杜如晦問道。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西門飄雪說道。
杜如晦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了啊!”
預知後事如何?下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