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封南鄭侯。
到這個時候諸葛亮感到越來越難駕馭魏延。
魏延行事張揚,為人處事招人懷疑。
諸葛亮對魏延到了極不信任的地步。
認為“功高蓋主”。
日積月累,魏延正確的作戰方案也得不到諸葛亮的認可。
魏延在下面也就難免發些牢騷。像說諸葛亮膽小,不敢用奇兵等。
這話傳到諸葛亮耳朵裡,再加上傳話的人添醋。諸葛亮由不信任到懷疑他心懷不軌。
到諸葛亮處處防著魏延。
到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即公元234年,一病不起,自知來日無多。
召見張儀等人,揹著魏延作了私密的安排。
作出錯誤的斷言他認為自己死後,在蜀國沒有人能指揮魏延,並管束他的了。
魏延甚自會犯上作亂。隨令魏延斷後,如果不從命“就地正法”。
長史楊儀平時和魏延的矛盾就很深,到了水火不相讓的地步。
魏延從末把楊儀放在眼裡。
楊儀自認為能力,威信都不如魏延高。諸葛亮死後,魏延是他向上爬的最大障礙。
現在是天賜良機,必會不解餘力置魏延於死地。
果然在諸葛亮死後,楊儀按著諸葛亮的安排,密不發喪。
楊儀假借諸葛亮之名,讓魏延斷後。
魏延不明真像,拒絕執行,與楊儀動了干戈。
楊儀用諸葛亮所設之計,誘殺了魏延。
就這樣的一生戎馬百戰多,為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的猛將,沒有死在強敵劍下,卻被本國的奸臣所害。並揹著反叛的罪。
諸葛亮一生唯謹慎,但在處理魏延的問題上卻被個人成見、偏見所蒙敝。自毀國家棟梁。諸葛亮的錯誤,是不可原諒的。
楊儀也沒有如願座上丞相的寶座,便準備叛變投敵。
後主知道後,將其逮捕,關入牢中。他後死在牢裡。
只到蔣琬當了丞相,才給魏延平反昭雪,在漢中重建靈墓,以紀念一代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