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體現民本思想的還有如:
尚書虞夏書,皋陶謨興五教、定五禮、立九德、親九族,堅持公正,刑教兼施等。
如五教的內容即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
皋陶的民本思想被夏朝君主做為重要的治國典章並實行,使得國富民強、天下大治。
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說: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本。
心以體全,亦以體傷,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戰國時期思想家荀子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儒家西河學派的創始人子夏在春秋穀梁傳中說:民者,君之本也。
西漢著名政論家與文學家賈誼:國以民為安危,君以民為威侮。
唐太宗李世民: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
“所以,這些故事怎麼樣啊!”上官雲英問道。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 西門飄雪說道。
上官雲英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了啊!”
在幾千年前的夏朝,夏後不降就是夏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和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才稱“帝”。
夏後不降的全名叫姒降,“不降”是他的諡號。
不降是夏王洩的兒子,洩病死後,十九歲的不降繼位。
不降登基後,仍施行先王姒洩制定的基本國策,對內加強經濟管理,努力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的生活;對外與周邊的夷族方國保持友好往來。
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
九苑即嵩山東北,洛河以南的顧縣鎮、緱氏鎮、龐村鎮、寇店鎮之間這一區域,屬於有莘氏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