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0章 治理 (2 / 3)

“焚書坑儒”的原因大概有兩點,首先來講一講“焚書”發生的原因。

秦朝從商鞅變法的時候起就奉行以法治國的統治思想,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根據丞相李斯的建議實行了郡縣制。

李斯雖然出身儒家,後來卻成為了法學思想的主要踐行者,他的政治風格就是法家的思想體現。

李斯認為,周王朝和夏王朝實行的分封制不利於實現中央集權,容易滋生強大的諸侯國來對抗君主,所以應該摒棄這種落後的政治制度。

可是法學思想要想真正的實施起來卻是不容易的。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思想文化領域以超前的速度發展著。

到了秦國,國君奉行法學,其他學術必然會對法學有所意見。

在知識分子興辦的私學中,他們就會對國家的政策進行分析和評論,以此來反對政府的政策。

這本來就令秦始皇感到麻煩了。

後來,秦朝有一個大臣博士淳于越在公元前213年的時候上奏秦始皇,他建議秦始皇分封諸子,就是說讓秦始皇給那些皇子們分封土地,實行分封制。

丞相李斯就有意見了,他建議始皇行郡縣制,你淳于越卻說要搞分封,難道你這是在借“私學”來做一些“不師今而學古”以及“道古以害今”的事嗎?

他對秦始皇說,若不禁止這種情況,一定會出現“主勢降乎下,黨與成乎下”的情況。

所以,李斯建議焚燒除了秦國以外的史書列傳,私人所藏的詩、書、百家語。

私下討論詩、書的就處死,隨意議論政治的就滅族。

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秦始皇此舉遭到了眾多有術之士的抨擊,於是各種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多。

而“坑儒”的原因則是因為有兩個術士惹怒了秦始皇。

秦始皇派遣徐良福去尋找長生不老之藥,術士盧生和侯生就因為騙秦始皇要去尋找長生藥,他們多次覲見始皇,不但得到了始皇的信任還獲得了許多的封賞。

但是假話就是假話,所以他們就悄悄逃走了。

秦始皇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很是生氣,就把火氣都撒在儒生身上,他頒下詔旨,命令御史拿問眾儒生。

御史等人知道秦始皇對這些儒生恨之入骨,就想盡辦法嚴加拷打,屈打成招,幾乎都定為了死罪。儒生不服氣,也是沒有辦法的。儒生為魚肉,人家為刀俎啊?

秦始皇將四百六十多個儒生,全部趕到深山谷底,派人從上面拋擲土石,就這樣,四百多人的讀書人全部葬身在無名深山中,這就是第一次坑儒。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