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本人對此倒是很淡然,雖然在加入劉備軍之後,他提拔的速度已經是很快了,一下子就升到了中郎將,可是以他的性格,本來就不是會得意忘形的那種。
尤其是現在這樣的情況。
青徐之地駐紮在前線的諸將,都受到了曹操的進攻,太史慈、黃蓋、高順、張飛……
而在後方的陳宮陳登以及呂布,都已經率領麾下的將士在靠近前線的地方,隨時準備四處支援,畢竟這一線的防守力量九萬人,面對接近自己一倍的進攻力量,還是很吃力的。
對此趙雲看得很清楚--這意味著在短時間內,他是沒有援軍了。
整個北海,需要他率領麾下這兩萬兒郎,好好的守住。
哪怕之前傳來的情報是曹操和劉表聯手了,好像沒袁紹什麼事,他也依舊提高了警惕。
在北海,他已經待了有一年了,當然也不是光桿司令一個,除了兩萬精銳之外,他身邊還有三名副將,分別是前淮南降將李豐,江東猛將陳武和幷州驍將魏越,這種打散了的組合,也算是劉備軍中的一個特色,將各種出身的將領都分散在各地,一來避免結黨,二來也讓他們安心一些。
如果諸將各有部曲的話,這種做法當然不太合適,可是在雜號將軍都最多隻能帶五百親兵的情況下,這樣的做法,就沒什麼問題了,反正士卒都是透過調配的。
手下有這三名將領,趙雲當然也會人盡其用,在北海,重要的城池除了他駐紮的平壽之外,就是最靠近前線的劇縣,以及把守著平壽側翼的朱虛,再加上在平壽後面一點,拱衛後方的營陵。
北海再大,在前線的位置上,最重要的,就是這四個縣。
所以趙雲讓魏越帶三千人守在劇縣,陳武帶三千人護衛朱虛,李豐在勇力上不如魏越陳武,卻更全面一些,運送糧草什麼的也算是勤奮忠心,所以派他率領三千人駐守營陵。
剩下的八千人由他率領,駐守在平壽。
這四個縣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拱衛著整個北海。
趙雲對整體防禦,一刻都沒有放鬆過,四縣之間,道路縱橫,任何一處的環境,趙雲都是熟記於心,只要在這一片地方,就算是一倍的敵人,趙雲也自信能夠守得住。
就別說各縣的城牆都是加高加固過的,防守器械充足。
雖然其他地方打得熱鬧,北海這裡一點動靜都沒有,陳武魏越都派人來問,是不是分撥一部分軍隊去琅琊那邊協助一下,都被趙雲斷然拒絕了。
“我等任務就是駐守北海,天大的事,都沒這個重要!北海除了是半個青州的門戶之外……也是徐州的門戶!”趙雲如是回覆這幾個不安分的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