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氣氛,在戰爭開始之前,實際上已經開始出現了。
畢竟這年頭,不可能有什麼人能夠將戰爭開始之前,隱藏地讓所有人都不知道的。
別說是雙方的高層人物,就連普通的老百姓,也能夠敏銳的感覺到。
城裡的民眾,會察覺到街上巡邏計程車卒變多,盤查變多,宵禁比以前更嚴。
城外的百姓,會察覺到自己入城的時候被盤查得太麻煩,同時上面的老爺們
徵收糧草要一點,他們的日子也難過一點……
平時還能將就過下去的,現在的日子,就有點艱難了。
所謂風起於青萍之末,任何大事,都是從一個細小的事情開始的。
建安九年的第二個月,一場不起眼的衝突,在柴桑與江夏之間的下雉外,開始了。
王易那一千少年兵,分成了兩部分,淩統率領一半跟著陸遜去了交州,丁奉則率領剩下的一半,在魯肅手下效力。
丁奉率領的二十名少年兵,在這裡,碰到了江夏黃祖麾下的巡邏士兵。
對方也就是二十人的樣子,可是看到丁奉和麾下的少年兵們都只有十多歲,他們就上了。
想要依靠自己的戰力,來欺負一下這些少年兵們。
然後他們就比較慘。
要知道,王易麾下的這些少年兵,雖然年紀都不大,卻已經算是身經百戰了。
在北地,在江南,甚至在海上,他們都經歷過,也都鍛鍊過,之前都是十歲出頭的孩子,而現在基本上已經十四五歲,接近成年。
至關重要的發育期中,他們的營養並沒有落下,同時嚴格的鍛鍊和學習,讓他們的體魄和精神,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除了學習文化之外,他們還精通各種戰鬥方式,不管是陸地上還是在水裡,都算得上是最精銳的那種。
最關鍵的是,他們一直以來都是同吃同住同訓練,一同學習,一同作戰,在默契上,甚至比劉備治下的正規軍還要強悍。
於是接下來的對抗中,明明是二十對二十,黃祖麾下這支堪稱精銳的斥候隊,卻總覺得自己在面對多人的進攻。
沒有一盞茶的工夫,這二十人,就被丁奉率領的少年兵殺得乾乾淨淨--這種場面,最近幾年經常出現,只不過一般來說損失不會這麼徹底,也是這幫人衝過來之後下手相當得狠,一看就是衝著殺傷來的,少年兵的反擊,自然也不會客氣。
幹掉對方二十人,自己只傷了不到五個,丁奉卻還是不太滿意,當下先讓幾個挨刀了的撒上金瘡藥,然後用乾淨的繃帶纏住傷口,休整了一下。
這一休整,就出事了。
江夏另外兩支巡邏隊出現了,然後也不打招呼,就開始了進攻。
丁奉臨危不亂,命令一名少年兵回去報信的同時,集合了其他士卒,讓傷者在裡射箭,強壯者在外對抗,結了個小小的圓陣,死戰不退。
很快的,分散在附近的魯肅麾下的水軍將士們,就逐漸地趕到了。
先是一個曲,然後是好幾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