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還是請得挺順利的,說穿了,沮授是個聰明人,也是一個渴望建功立業的人,他這樣的天才,對自身和家族的前途其實都不是特別的看重,反而更看重人生價值的體現。
之前不想投降,只不過再投入劉備麾下的話,那就是第三個主子了,三姓家奴這種事情,說起來真是太羞恥了!
可是劉備既然代表朝廷,那就不一樣了。
之前的袁紹也沒有舉旗表示自己要另立朝廷,他還是朝廷的一部分嘛,從大將軍的麾下抽調出來進入朝廷任職,這算背主嗎?不算!
王易親自上門去請,給足了面子,沮授也就半推半就的,同意了出仕。
當然官職不好安排,王易就請沮授先在自己身邊當個參謀,到時候再論功行
畢竟沮授之前作為袁紹麾下的第一大將(統領幾乎全部兵馬的那種),他在冀州地盤上的威望,是其他人都不能比擬的,有他在,有袁紹的兩個兒子在,和平地接收整個冀州,也就成了一個容易的事情。
有這樣的功勞打底,後面沮授的位置高一些,也正常,不至於讓以前的部下不滿。
說服沮授之後,王易就去說服田豐了。
在王易看來,說服田豐應該更容易一點,畢竟田豐不算背棄過舊主,讓他出仕,比沮授少了一重拘束。
可是讓王易沒有想到的是,田豐雖然沒有閉門不見他,然而在見面之後,卻直接拒絕了他的招攬。
“田豐是袁氏故吏,終生不仕二主。別人怎麼想,我不管,可是我不會再為袁家之外的人效力了。”田豐平靜的對王易道。
“元皓先生您這又是何苦,接下來不也是為朝廷效力嗎?接下來大漢的一統,天下的大治,還是得靠的元皓先生這樣的人才,才能夠變得更好啊。”王易苦口婆心地勸著。
“劉皇叔 ……不對,現在應該說是天子,天子的麾下,智謀之士極多,徐元直龐士元劉子揚陳元龍陳公臺諸葛子瑜 ……這些都是天下之才,不在田豐之下,多田豐一個不多,少田豐一個不少。更何況沮則注也將會是朝廷的重臣,在北方,有他就行了,不需要我。”田豐回答道。
“天下的人才,又怎麼會嫌少呢?田豐先生的大才,還是王易接下來需要依仗的啊。”王易嘆息道。
“少使君不用說了,田豐心意已決。主公一直以來,從來都是對田豐信任有加,田豐是絕對不會為他人效力的,少使君還是請回吧。”田豐堅定的道。
“對你信任?”
王易在心裡不由得吐槽了起來,歷史上,就是因為你反對袁紹出兵官渡,就被袁紹給囚禁了,然後輸掉官渡之戰之後,因為沒臉見你,就派人殺了你!
當然王易也知道,那畢竟是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現在不是變了嗎 ……
可是看到田豐這麼堅定的樣子,王易就知道,自己想要說動田豐,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不過田豐也沒把話說死,看起來他對袁氏,還是有感情的。
也許他寧願放棄高官厚祿,都要去袁尚身邊當個參謀?
這也不是不可能的啊!
田豐這樣的人,做出這樣的選擇,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
不過總比自盡了要好,這樣的人才要是像審配一樣,為了忠義自盡,那就太可惜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