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之後,除了留了數千人守衛船隻,呂布在船上等著之外,王易的三萬人馬,分成了三路,王易與徐庶自帶一路去取高密,孫策董襲帶一路去取昌安,張遼高順陳宮則帶一路去取夷安。
這三城裡,昌安最遠,所以孫策董襲帶的大部分都是騎兵,三路齊出,必定要幾乎是同時取下這三座城,才能夠把袁譚的數萬人困在中間。
取下這三城,截斷袁譚退路,接下來大軍合圍,哪怕王易軍的兵力和袁譚差不多甚至還少那麼一點點,都不會有什麼問題。
徐州現在的兵馬之精銳,器械之齊全,甲於天下。
這是王易從來不懷疑的事情。
對於袁譚來說,接下來的日子,就如同噩夢一般了。
對東武的進攻,袁譚是時不時地發起的,雖然每次都只是試探性的進攻,目的除了迷惑東武守將之外,主要是為了消耗東武城的猛火油,然而想要讓守軍動用猛火油,必須得接近攻上牆頭才行,所以每次進攻,多少也會損失數百上千士卒的性命。
所以哪怕是佯攻,兩天下來,袁譚計程車卒又損失了兩千多人,現在他手下只有三萬多人了,再這麼打下去,別說破城,徐州守東武的那一萬多精銳出城野戰,都有可能擊潰他的部下。
就在袁譚有些心疼的時候,一個晴天霹靂,傳了過來。
高密、夷安、昌安,三座至關重要的城池,一天之內,全部陷落。
尹禮戰死,焦觸被擒,只有張南運氣好,逃了出來。
三座城加起來上萬守軍,被盡數殲滅,逃出來的只有數百人。
光是丟了城池也就算了,袁譚的糧草,可都基本上在高密啊!最重要的是,高密附近的濰水,剛剛被截斷,如果對方等上幾天洩洪的話,沒有木筏這些物資的袁譚數萬大軍,都成為魚鱉的腹中食物了!
要知道這些物資和糧草,都是囤積在高密的,高密距離袁譚的大營,只有半
日的路程,所以為了減少損耗,袁譚軍中只有三日之糧,每日運輸就行了,這樣能夠更好地保護糧道。
這種選擇,中規中矩,懂兵法的都會這麼用。
可是誰知道王易的那數萬人,就那麼神兵天將一般地出現在了高密等城池外,然後拿下了這三座至關重要的城池?
他們從哪兒來的?
北海現在都是袁譚的人,雖然人數不多,可是數萬人在北海行動,一定會有訊息!
東萊過來的?那壯武的那一萬人和守將朱靈,是瞎子嗎?
很顯然,他們不是瞎子。
實際上朱靈在壯武守得非常的認真,他完全沒有發現數萬人行動的痕跡。
不管怎麼樣,王易的數萬人確實切斷了袁譚的退路,這是事實。
然後他們派來了使者,告訴袁譚,如果不投降,就過兩天放水,把你們的三萬多人全淹死。
跑是沒地方跑的,軍中只有三日之糧,沒有過河的工具,他們的大營,北方是高密三城,南方是壯武,西面是濰水,東面是膠水,被圍得嚴嚴實實的,逃都沒地兒逃。
這一圈本來就是城陽最肥沃的土地,就是因為這樣的地形。
而現在,成了一處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