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1章派系中 (1 / 2)

這是袁紹手下最大的派系問題。

實際上現在要說權力,雙方已經分得差不多了,除了冀州派和豫州派之外,袁紹手下現在多了第三個派系,那就是鞠義加上幽州投降的鮮于輔、齊周、閻柔、田豫、牽招等人,這些人在幽州掌握一部分精兵,又不太乾涉政事,也算是給這兩派中間有了個緩衝。

對於上位者來說,下面如果只有一派,那當然是很危險的一事,意味著自己很快就會被架空,劉表在荊州就是如此,雖然他自身手腕高,能力強,在他的治下整個荊州都是鐵板一塊,可是等他一死,荊州就是諸家族做主了,說讓劉琮接位就讓劉琮接位,說投降曹操就投降曹操,上位者完全做不了主。

如果下面有兩派的話,就容易相爭,要麼就是扶一派打一派,扶植弱的,打擊強的,劉焉劉璋父子在益州就是這麼做的,扶植東州士,打壓本土勢力,所以一直以來他們的位置都坐得很穩,不過如果就是張松法正孟達這種本土的強者,就一直心懷不滿,想要找外援來推翻他們的統治,不管是找曹操還是找劉備,都展現出了這種不滿。

而袁紹歷史上用的則是第二種辦法,讓兩派混雜在一起,比如入主冀州以及和公孫瓚的交手中,他就重用冀州派,比如沮授領軍,田豐參謀,張郃高覽等人都受到重用,同時卻也讓自己的老班底鞠義掌握最核心的精銳部隊--先鋒營,顏良文丑等人也在軍中領兵,郭圖許攸參贊軍機

本來這樣的做法也不錯,展現出自己的一視同仁,是上位者應有的氣魄。

可惜的是,袁紹在這方面做得不錯,然而他關係最好的豫州派那幾個人,都是氣量狹小爭權奪利的,郭圖、逢紀、許攸,莫不是如此。

從親厚關係來看,豫州派這些人當然比冀州派要親近得多了,畢竟這些人基本上都是袁紹的舊班底,像許攸,在洛陽的時候就已經和袁紹交好了,淳于瓊也是在洛陽就是西園八校尉之一,和袁紹並列的,關係也是極好,幾十年的感情,可不是那麼容易磨滅的。

然而在取冀州和平公孫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冀州派卻是有著巨大的功勳,沮授田豐善謀,張郃高覽善戰,袁紹的老臣子裡爭氣的只有一個鞠義,一舉消滅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從而為袁紹佔據徹底的優勢奠定了基礎,最終攻破易京則是沮授和田豐的謀劃,和這些實實在在的巨大功勞比起來,所謂的親厚,實在是不值一提。

歷史上在剛剛平定幽州之後,藉助著接下來路線不同的爭吵,冀州派成功地打倒了田豐,排擠了沮授,讓張郃高覽也被排擠到了邊緣--攻打曹操的先鋒先後是顏良文丑,這兩人在征伐幽州的過程中可是從來沒有單獨領兵過,沮授就勸過袁紹,說這倆不適合當先鋒,袁紹卻不聽,可見因為在戰略上的不同,冀州派已經全面的失寵。

不用的戰略,無非就是沮授和田豐都認為在平定幽州之後,需要幾年的休養生息,蓄養士卒和軍馬,等到一切準備停當之後,再數十萬大軍南下,橫掃曹操自然是手到擒來。

袁紹本人卻更傾向於立即擊敗曹操,他和曹操的聯盟當時已經徹底地破滅了,一直以來都是自己小弟的曹操已經和自己旗幟鮮明地開始對抗了,不收拾怎麼行?

再說北方只有曹操這麼一個大勢力了,打垮了他,整個天下,就是袁紹的囊中之物!

這樣的誘惑,讓袁紹選擇了急於求成,而一直強力反對的田豐,被他幽禁了,同樣反對的沮授,也靠邊站,袁紹剝奪了沮授的軍隊指揮權交給了郭圖,豫州派佔據了徹底的上風。

可是現在,卻和歷史上,完全不一樣。

因為劉備的崛起,讓袁紹發現,曹操並不是他在南邊的唯一對手了。

要是馬上出動大軍去打曹操,雙方膠著的時候,也許就會便宜了劉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