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儒和後面的儒生,都不太一樣,君子六藝,那可是從來都沒有放下過的,就別說還有很多以”大復仇”和”大一統”為標杆的公羊派儒士了。
這年頭文人帶兵,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這些將來會成為軍官的少年們,同樣可以將比較高深的文化,傳播開來。
軍事方面的,文學方面的,生活方面的……
孔子之所以偉大,不光是因為他是思想家,政治家,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他是第一個教育家,將教育擴充套件到普通人身上,所謂有教無類。
然而秦漢以來,教育的成為一種被壟斷的手段,以至於階層流動極其的不明顯,下面的英傑看不到上升的途徑,上面的顯貴不瞭解下面的情況,以至於強盛的漢朝,就那麼不知不覺地不覺地走向了衰敗。
王易現在要做的,就是聖人曾經做過的事情。
他當然不是想自己做聖人,只不過是為了自己的統治更容易一些罷了。
既然來到了這個朝代,王易不可能傻乎乎地搞什麼三權分立君主立憲之類的,
任何政治體系都要結合實際情況,才能夠真正的有效。
沒有足夠的糧食產量,妄想拓土開疆,那就只能是空想,沒有足夠的運輸效率,想要將統治深入到鄉間,那同樣也是妄想。
衣食住行,這幾樣不解決,就想要掌控整個國家的行政權力,這同樣是不可能的一事。
不過現在王易掌握的技術已經很可觀了,農業技術和占城稻的獲得,讓糧食產量大大豐收,水泥技術和鋼鐵的大量煉製,讓交通變得更方便,也有了前提,這樣的話,將來朝堂上的指示要傳達到帝國的任何一個角落,就有了可能性。
可是再好的技術和體制,也要靠人來執行,所以哪怕現在似乎顯得有些早,王易也要未雨綢繆地先做準備。
“子龍將軍,如果接下來你有空的話,可以沒事去教教他們,教他們騎術槍法之類的,我師父還有三叔和孫伯符也沒事就去教教他們的,讓他們成長得更快一點。”王易對趙雲道。
“沒問題。”趙雲點點頭,他雖然三十出頭了,可是還是個單身漢,也沒有家室之累,閒下來去教教這些孩子們也很正常。
不過他還是有個別的想法要對王易說。
“少使君,我在徐州也待了一段時間了,可是有事,還是不吐不快。”趙雲道。
“哦?子龍將軍有什麼想法就說出來,我父的左將軍府三日一朝會,從來都是暢所欲言的,有問題指出來才能夠解決。”王易笑道。
趙雲點點頭:“我從河北來,也曾經看過袁紹治下的情景。民生方面,比之劉皇叔治下,可謂是差遠了,然而冀州之地,糧食產出容易,又有山林鐵礦,袁紹以糧食引誘,鮮卑烏桓等族紛紛願意為其效死,用不了幾年,十萬精騎,唾手可得。騎兵之威,雲親眼見過不知道多少,奔襲起來堪稱無人能擋,青徐之地又大部分是平原,無險可守,到時候拿什麼抵擋袁紹的騎兵?”
這一點是他想了很久的問題,本來是本著自己初來乍到,很多事情不知道,所以不想貿然提出這樣的問題,而現在也待了一兩個月了,卻發現劉備王易似乎對此並不在意,於是今天忍不住就問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