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9章做好準備 (1 / 2)

現在的人才暫時夠用,可是王易必須要考慮到將來。

人才凋零,是歷史上蜀漢的大問題,前期一群精英糾合在一起,創造了蜀漢的奇蹟,可是後繼無人,不光是因為根基不在本地,還因為教育問題。

沒有廣泛的教育體系,蜀漢當然就會後繼無人。

而現在,這兩樣技術,能夠在劉備的治下,讓人有機會學習,學習了之後,智商高的,有才能的人,就會被篩選出來,成為劉備集團接下來的接班人和後備軍o

甚至包括之前的簡化字教學,因為學習用具太貴,所以很多孩子,其實不過是學幾個字之後,也就罷了。

劉備地盤上人均素質是提高了,不過卻未必能夠選拔出人才出來。

而這兩樣技術成熟之後,大量的紙張本身就是可以帶來財富的,如果價格足夠低廉,就算是老百姓,也願意買上一點,給自己的孩子學習用,這樣一來,整個地盤上的經濟,也就活了。

國營廠和計劃經濟,在後世雖然被認為是效率低下,可是放在這個時候,卻是最好的發展手段。

所謂法家,不過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起來,從而強大國家罷了。

至於養豬技術,則可以為王易治下的民眾提供足夠都的肉食。

豬其實一直是六畜之一,所謂六畜,就是從中國古代開始,一直被人們養殖用來填補自己肉食需求的動物,只不過和其他的五種動物:牛、馬、羊、狗和雞比起來,豬出肉不算很多,又不是太好養,所以吃豬肉的人才少,並不光是因為豬肉帶有騷氣的原因。

現在的豬,基本上是從野豬轉變過來的,脾氣暴躁不說,還喜歡到處跑,身體精幹得一塌糊塗,要殺起來不容易,辛辛苦苦養大了,殺掉也沒多少肉,肉還不好吃,自然就是富人不喜歡吃,窮人吃不起--養它們不划算啊!

而這本養豬技術,則是從閹豬的方式,到豬圈的修建,豬食的配給全部都

說得詳細無比,以這種方式養豬,估計家家戶戶都得養上一頭了。

之前說過,為什麼漢代徵兵喜歡徵召良家子--不光是因為他們出身清白,可以放心使用,還因為良家子的家庭條件一般都不錯,從小可以吃飽,甚至還能夠吃肉,這種家庭的子弟,身體素質出色,加上從小可能就習武--漢代習武並不是一個恥辱的事情,就算是儒生,也要按時習武,這種尚武的風氣一直維持到唐代,五代的亂世之後,宋朝才矯枉過正開始鄙視武人--這樣的子弟,稍微訓練一下,就是好兵。

不像王易從黃巾中選拔出來的那些精銳,以好的伙食和好的訓練之法,訓練了半年的時間,才讓他們逐漸成為真正的精兵。

畢竟身體素質這種東西,也是要靠從小培養的。

養豬之法看起來很粗鄙,卻能夠很好地解決劉備治下的百姓身體素質的問題,從小就能夠吃飽並且經常吃肉的下一代劉備治下百姓成長起來之後,劉備和王易還用擔心兵源不足的問題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