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冬,王易揮師北方,想要一舉平定整個江東。
他出兵的訊息,並沒有瞞著其他人,他也是挑了一個好機會,曹操和袁紹都正在消化新得的地盤,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秩序,沒有餘力去對付他。
只不過不管是曹操的智謀團,還是袁紹的沮授田豐等人,都認為王易一統江東,雖然只是時間問題,卻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江東現在還有一半在孫策、劉繇和劉勳的手裡,孫策勇猛,劉勳地盤富饒,劉繇雖然最有可能是選擇迎接劉銘的,可是他的豫章卻是王易沒法直接接觸到的,而荊州和江東的大族,現在絕對不會歡迎王易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易要掃平江東,還真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
根據其他人的估算,起碼要兩年的時間,王易才能夠徹底的平定整個江東,而在這個過程之後,想要真正的統治江東,不牽制他的兵力,起碼也還要一兩年的時間。
然而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在王易出兵兩個月之後,新年還沒到,他就平定了整個江東。
先是拿下了舒縣,然後囤兵於皖縣,孫策來救援劉勳,卻在當天就開啟了皖縣的大門,劉勳投降,當地大族喬家也在喬蕤的勸說之下,交出了大部分的土地和幾乎全部的私兵,成為了劉備治下的一份子。
拿下整個廬江之後,王易出面說媒,為孫策周瑜求娶喬家的兩個女兒,名滿江南的大喬、小喬,喬家家主喬公欣然答應,當下大喬嫁給了孫策,小喬嫁給了周瑜,成了一時之佳話。
同時孫策也宣佈,孫堅的幼女,也是孫策的妹妹孫尚香與王易締結婚約,劉孫兩家從此成了姻親,再也不分彼此,而孫策麾下的那些文臣將領,張昭、張紘、程普、黃蓋、韓當、周泰、董襲等人,加上之前就已經投降的蔣欽、朱治、凌操、陳武、潘璋、賀齊都順理成章地投入了劉備的麾下,一時之間,劉備麾下也堪稱人才濟濟,雖然這些人少有大族出身,都是出身寒門或者是良家子,然而卻已經是經過考驗的出色人才。
而很快的,劉繇也宣佈整個豫章投入劉備麾下,劉繇麾下的名人孫邵棄官去了荊州,是儀卻留了下來,代替劉繇送去了豫章的戶籍名冊表示臣服,天下都清
楚,孫邵的離開,和是儀的留下,似乎意味著天下計程車人,已經分成了兩個陣營。
高門大族出身的,對劉備勢力已經無法忍受,荀家、陳家、王家、楊家……這些天下最著名計程車族,沒有一家有子弟在劉備麾下效力的,只有范陽盧家因為劉備曾經是盧植的弟子,清河崔家因為有弟子崔琰在劉備麾下效力而保持了沉默,其他的高門大戶,沒有一家不是立場鮮明地認為劉備是在倒行逆施的。
甚至已經有人把劉備和當年的王莽相提並論--只不過還沒有公開這麼宣佈罷了,畢竟劉備也是名正言順的皇叔!
而寒門子弟,以及那些當年求學困難,如今好不容易學有所長的名士們,卻無比的支援劉備的做法。
之前甘寧前來投奔,只是一個最鮮明的例子罷了。
在這一年裡,劉備地盤上各地的招賢館,就有不少沒什麼名氣,卻有著一定真才實學,至少可以治理一地計程車子來投奔,崔琰嚴峻程秉等人一一考核之後,都給他們安排了一些地方治理,現在劉備的地盤上,要治理其實不難,因為各地都有大軍在屯田,治安總是很好的,治理一方,無非就是農閒的時候,以工代賑,讓百姓多做一些基礎設施罷了。
至此,透過接近兩年的經營,劉備勢力終於全據了整個揚州,除了安豐等地在曹操的手裡之外,揚州最重要的幾個郡:淮南、廬江、吳郡、丹陽、會稽、豫章,已經全部都在劉備的手中,也就是後世整個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都已經成為了劉備的大後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