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認賊作父,我比呂布還猛> 第130章江東豐饒之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0章江東豐饒之地 (2 / 2)

正在青黃不接的會稽百姓們得到了田地和種子,以及官府借出來的糧草,當下就安定了下來。

數萬大軍,在王易麾下將領的率領下,也開始了屯田。

軍民雜居,相互保護,會稽沿海諸縣,立即就平定了下來。

徐晃則是率領著萬餘最精銳的大軍,前往會稽中部的重鎮劍縣,在那裡,面對祖郎等人率領的山越大軍,徐晃展現出了他名將的風采,以萬餘人對數萬人,一戰擊潰對手,擒獲洪明,陣斬吳免、華當,祖郎與潘臨僅率數千人倉皇逃走,潛入山中。

得到王易指示的徐晃不再追擊,而是將戰場上俘虜的兩萬多人甄別一下,分散進行屯田,和之前的俘虜政策一樣,強壯者為兵,弱者屯田,和之前的生活一比,劉備軍的政策立即就顯得無比誘人,當下就有不少人願意投降,可是想要加入軍中還是需要整編的,徐晃就在劍縣當地開始一邊練兵,一邊屯田,佔據了這個會稽中央的重鎮,會稽南方最繁華的六個縣,一下子就顯得安全很多了。

“不要急,用事實讓江東的老百姓知道,什麼人對他們最好。江東可能要長期保持屯田的狀態,那些深山老林養不活太多人的,我們分駐各地,截斷要道,讓那些人就算下山劫掠,也找不到糧食補給。所有田地出產都是軍民混雜,等到收割第一波糧食,告訴屯田的百姓,有一半糧食是屬於他們的,五年後田地耕牛農具都是他們的,只需要繳納二成糧食。到時候所有屯田的百姓,都會為了自己的田地,和這些山越拼命地。”王易對徐庶道。

“以精銳士卒駐守要道,以百姓結社對抗騷擾,以糧食引誘山越出降,好辦法。”徐庶讚歎道。

王易笑而不語,歷史上面對山越,東吳政權可謂是無比頭疼,不管是周泰黃蓋等猛將,還是呂蒙陸遜等智將,都只能治標不治本,一直到數十年後,諸葛恪掌權,以步步為營之法,令各地自保,然後分兵扼守險要,讓山越分割,修建屏障保護駐地,不與山越交鋒,天長日久之下,山越逐漸缺糧,只能出山求活,就是用這樣的封鎖方式,諸葛恪才算是徹底的平息了山越之患,也許還有少數山越在山中,卻也影響不了大局了。

有現成的好辦法,王易當然不會不用,而且現在山越在山裡還沒成氣候--那時候的山越,在山中也是開墾田地,種植糧食,可以維持數十萬人的生活,諸葛恪是在糧食還沒成熟之前,派精銳士兵進山,將糧食都給毀了,這才讓山越缺糧,從而迫降了山越。

現在王易用這種方式,效果會更好。

雖然他沒法佔據整個會稽然後分頭封堵,然而他卻可以步步為營的,讓整個會稽的屯田百姓,變成他最大的後盾。

“江東的經營,差不多就這樣了,公明將軍,吳郡有我二叔把守,會稽這裡就靠你了,子瑜先生會過來協助你,我給你留兩萬精銳,將會稽北部治理好,就是你的功勞。山越那邊已經喪膽,我給你八個字,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王易對徐晃道。

徐晃重重點頭,會稽這裡雖然只有半個郡,可是實際上整個會稽的精華,都在北部了,往南去不是深山就是密林,瘴氣密佈,不是生存的好地方。那些山越,遲早會受不了跑出來的,這就是看他的戰鬥能力和攻心的能力了。

而王易還給他配備了兩名降將凌操與潘璋,這兩人裡,凌操勇猛,潘璋就狡猾一些,顯得比較貪財,不過以徐晃的能力,盡然控制得住。

吳郡作為連線丹陽、會稽和廣陵的重要地方,又是一處屯田的好去處,除了有關羽帶著周倉以及降將陳武駐守之外,陳登主動要求從廣陵調到吳郡來,專職屯田事務,這也是陳登表忠心的一個舉動,劉備自然是欣然答應,將陳登的位置換成了毗陵典農中郎將,兼廣陵太守,加了二百石,也算是加官進爵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