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此人,素來好吃魚生,歷史上就是因為吃太多淡水魚的魚生,導致寄生蟲發作而死,王易是知道這一點的,所以一直去信告訴他,淡水魚的生魚片不能吃,要吃的話,吃海魚……
正好徐州逐漸發起了海面的捕魚業,聽說河魚生有小蟲,陳登也是心裡有些害怕的,沒人想被那些小蟲給弄死不是,於是將信將疑地換上了海魚,同時以王易告訴的方法,蘸著醬汁吃,一吃之下,果然覺得味道要鮮活許多,當下陳登的習慣立即就是改變了過來。
不過對於張飛來說,他還是習慣大口吃肉,魚生這種不太符合他的胃口,然而在海面上,想要改善伙食,還真就只能吃這個 ……
“此次出兵,我們有三萬海軍,都是這段時間我在海邊訓練出來的精銳。從海上繞過去之後,我們從松江沿江而上,可達吳縣,到時候就請元龍率一萬人去取。”
吳縣,晝伏夜出,一舉拿下吳縣,截斷孫策軍的退路,三將軍率軍繼續進入太湖,然後去襲擊烏程,這兩處一下,孫策家人,就都在我軍掌握了,且將孫策大軍退路攔住,到時候,就看少使君的了。”陳登道。
張飛點點頭,這本來就是王易來信告知的戰略,他們乘坐的海船,除了足夠大,不怕風浪之外,還有個特點就是船艙內有踏板,以士卒在船艙內踩動踏板,船下輪漿如飛,速度極快,不需要依靠風力,就可以快速進行。
只不過這船吃水較深,是為海上行動而設計的,去到稍微淺一點的小河裡是不夠行動的,不過鬆江和太湖都很深,就沒有這個問題。
以海船的速度,足夠在孫策軍有反應之前,做完他們想要做的所有事情。
這才是王易佈局的關鍵。
這同樣也是周瑜思維的盲區。
敵從海上來。
這是亙古未有之事。
周瑜再厲害,也不會想到這上面去,正是因為這樣,王易的做法,才讓周瑜都沒有想到。
他只能想到王易會利用吳郡當地的一些家族來造反,掌握孫策的家人,來迫降孫策。
用句時髦的話來說,王易這是降維打擊。
並不是他比周瑜聰明,也不是他比周瑜更懂得人心,而是他掌握了現在還沒有人掌握的技術,那麼在用兵上,就可以突破現在的一些限制。
在獲得海船技術的時候,他就想過用這種方法來平定江東了。
只不過那時候的目標是吳郡的嚴白虎許貢這些人,現在卻換成了孫策周瑜。
這兩位當然更難對付,所以王易佈下這個局,也是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只不過最初的準備,確實是從一年多前就開始了!
“要不是為了更和平地拿下整個江東,讓江東的數百萬人力都能夠起到作用,我才不會佈下這麼大的局啊……孫策,希望你能耿直一點,輸了就投降,不要逼我
把你家的勢力,連根拔起!那都是難得的豪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