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荊州的好友諸葛亮和龐統都覺得他們還應該多學習一下,才能夠出仕,可是徐庶比這兩位好友的年紀都要大,加上從小沒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再學,也就是現在這樣的水平了,如果不去實踐中學習的話,徐庶覺得自己的能力,可能就會停滯下去。
這次碰上王易的部隊,算是一個巧合--他是潁川長社人,這次離開荊州,就是回老家看一下自己的老母--徐庶和太史慈一樣,也是個大孝子,他母親早年寡居,一人將他撫養大,徐庶對母親的感情,素來是很深的,演義裡說他是因為母親被曹操騙去許都,才被迫離開劉備加入曹操麾下,實際上徐庶這樣的智謀之士怎麼會放心將自己的母親放在敵人的地盤上呢?當時是曹操擊敗了劉備的軍隊,在亂軍中俘獲了徐庶的母親,徐庶這才告別劉備,加入了曹操的陣營,就算這樣,劉備也沒有為難他。
在看望了自己的母親,知道母親因為本地親戚們的供養過得還不錯之後,徐庶就想看看自己要去投奔什麼樣的人,對於他這樣有著出色戰術能力和不錯戰略目標的人來說,天下諸侯雖然多,可是值得投奔的,卻沒有幾個。
其他那些只重用士人的,諸如袁家兩兄弟,徐庶是不考慮的,他一個寒門出身的,去了也不會被看重,他本來對曹操有點興趣的,畢竟之前曹操頒佈了求賢令,表示只要有一技之長,不計較出身,不計較德行,這也讓不少寒門子弟看到了希望。
徐庶也是其中的一個。
然而從長社回來的路上,就碰到了王易的船隊和大軍。
本來徐庶也只是想避開,卻正好看到王易的軍隊在給附近的貧民發放糧食,當下就來了興趣。
打聽到是王易的部隊之後,他的興趣就更大了。
作為遊學計程車子,徐庶對天下的事情,瞭解得並不少,甚至還有很多--士子的
出身基本上都比較好,訊息靈通,那麼在學習的時候,他們往往都會互相交流自己所知道的訊息,很多時候都能夠拿到第一手的訊息。
所以徐庶是知道劉備剛剛得到了天子的任命,有開府之權,可以節制三州,再加上看到了王易部下的作風,這就讓他心中的天平,立即就倒向了劉備這一邊。
“承蒙少使君不棄,徐庶願追隨少使君!”徐庶站起身來,對王易行了個大禮。
王易連忙扶起,兩人同時笑了起來。
徐庶並沒有帶多少行李,這船也是他僱的,當下結了船錢,徐庶就加入了劉銘的隊伍。
對這個新加入計程車子,關羽等人倒不是很在乎,而孫乾在和徐庶聊了幾次之後,深深地被徐庶的學識所折服,對王易表示少使君你的眼光實在是太好了,這麼一個天才,居然就在路上揀了一個!
對此王易笑而不語,要不是徐庶的話,他也不會這麼快就接納一個之前不認識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