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關羽出身豪強、太史慈出身底層官宦世家、徐晃也是河東豪強子弟,出身最差的反而是孫乾和徐盛,他們都是家庭條比豪強還差一些,只能算是良家子。
可是不管他們是什麼出身,他們都一度更接近底層過,知道他們的喜怒哀樂,知道底層是什麼樣的日子。
再擴充套件大一點,歷史上劉備的幾乎所有下屬,都是這樣的,所以才在前期顛沛流離,因為沒有士族看得上他,在這樣的亂世,在天下的智慧、財富和人力的九成都在士族手裡的情況下,不被士族看好,就不會有什麼前途。
也就是劉備實在非常人,屢敗屢戰之下還能夠屹立不倒,這才在荊州,在益州,開始有計程車族覺得他也是個好物件,劉備的勢力才逐漸的擴充套件起來。
就算這樣,後來的季漢,大概也是階層之間差距最小的一個政權了,哪怕是劉備死後,蜀漢政權的高層也是最清廉的,哪怕是丞相府的高官,生活和普通貧民比起來也好不了多少,所以蜀漢雖然實力最弱,民眾生活也困苦,卻始終內部從這個角度來說,季漢的那些領導人……還真都是一群理想主義者啊。
王易喜歡這些人,在過去看和季漢有關的一些東西的時候就喜歡,而在這個世界待了幾個月,和這些人有著深入的交流之後,他就更喜歡。
劉備話不多,然而卻總能有讓人如沐春風之感,他並不是喜怒不形於色的面癱,反而是擁有極大情緒感染力的人,也許是出身窮苦的原因,他對普通人的辛苦,往往有著的同理心。
關羽傲上不辱下,卻不代表他總是會拿鼻孔去看人,張飛脾氣急躁,卻沒什麼架子,雖然他有個喜歡鞭撻士卒的壞習慣,可是在看了紀效新書之後,這毛病倒是改了不少--用他的說法就是,之前打他們是覺得這幫人太蠢了,那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不給幾鞭子不行--而用了紀效新書的練兵之法之後開始覺得,不是他們蠢,而是自己的方法不對……
簡雍則是個很詼諧的人,說起話來妙語連珠,有他在,氣氛就不會低迷,同時他和什麼人都能搞好關係,是一個極好的潤滑劑。
孫乾口才也很好,卻是那種很莊重的口才,他說什麼話,你都會不自覺的很認真地去聽。
糜竺有君子之風,對任何人,禮節都一絲不苟,忠誠勤勉。
糜芳這個歷史上出賣過關羽的人,在現在這個時候卻依舊是讓人欣賞的, 身材高大,相貌不俗,談吐不凡,甚至比他哥還要顯得有氣度,同時待人接物非常地有禮貌,以至於王易都對他生不起氣來。
還有太史慈、徐盛、徐晃 ……這些都是歷史上並沒有加入劉備集團的,然而現在,他們卻已經是劉備集團的一份子了。
這是一群多麼好的人啊,更重要的是,王易已經和他們積累了足夠多的感情!
所以他更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這些人的理想,能夠有一個好的結局。
“少使君,有一隻小船,一直跟在我們大軍後,已經有三天的時間了。”
再怎麼慢慢走,王易率領大軍也快要透過整個潁川了,今日駐紮的地方已經是鄙城,再往南方,就要進入汝南的地帶了。
那隻小船跟在後面,王易倒是注意到了,不過想到對方也就一隻小船,不會對大軍有什麼影響,所以也就沒有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