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十三,寧晉川終於偷得三分閒,有時間帶著洛韻秋出門轉轉。
現在這年代,能轉的地方著實不多,就連正兒八經的商業街都沒有。
倒是有兩條街,頗多小商販聚集,跟後來那種老舊小步行街有幾分相似,兩盤開了不少商鋪,路邊有不少商販擺攤,還有專門的人在這收稅,就算是挑擔子的小商販也得繳。
今年回家過年寧晉川才發現,現在農村很多人自家養豬,殺豬的時候,都會在家裡賣肉,不會挑出去賣,只要出了家門做賣肉就得繳稅。
這年頭稅收頗為雜亂,很難有個準確說法,各地也不一樣,但只要不被針對,也在承受範圍之內。
這種小街人群相對聚集,就算去其他地方或許能逃了繳稅的那一點點錢,依然有不少商販願意來這。
見過太多商業街、商業綜合體的寧晉川對這種步行街沒有太大興趣,逛街的時候更多是在看這些小商販的情況。
人是有消費習慣的,後來雖然網購發達,但真正扭轉人們對網購的態度,阿里馬依然用了幾年的時間。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在供銷社買東西,這就會形成一個習慣。&n
當然,供銷社沒有的東西,或者自家沒有票,以前也得想辦法在外面賣。
不管如何說,主流思想就是在供銷社消費。
個體戶生意好不好做,做不做得大,銷售手段雖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基礎和消費者意願。
現在跑去坐網際網路、房地產,就是典型的找死。
房地產不準做,現在土地流轉都是大問題。
國內第一個商品房樓盤是深圳的東湖麗苑,1980年2月開始在香江預售,沒敢直接在內地銷售,價格定在沒平米1000元,1984年建成。
東湖麗苑主要是兩房一廳一衛、兩房兩廳一衛和三房兩廳一衛,面積主要集中在47平到90平米,沒有公攤。
東湖麗苑是深圳官方直接參與的,還是鼓足勇氣,拼著掉烏紗帽才幹的,普通人根本不用想搞房地產。
至於網際網路炁源應該算米國的阿帕網,屬於軍方通訊網路,1969年投入使用。
個人使用的網路是1983年保羅·莫卡派喬斯發明了dns。
1984年米國國防將p/ip協議確定為所有計算機網路的標準,為全球化奠定基礎,後來每臺電腦上都有這個玩意。
1991年,蒂姆슷博納斯·李發明了全球資訊網,全球資訊網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有些陌生,簡單來說,沒有這玩意,普通人根本沒辦法上網。
1994年,國內開通網際網路。
1994年,國內一家叫贏海威的網際網路公司成立,阿里、騰訊、網易乾的活他都想過,也大多幹過,贏海威乾的時候,這三家公司都還在孃胎沒出來。
贏海威想過各種模式,有些模式日後被驗證是對的,卻敗於網際網路使用者太少,根本撐不起贏海威的夢想和計劃。
迫於無奈,贏海威只能去大力推廣網際網路,等於把電信的活給幹了,希望能把網際網路使用者多發展一些出來,最終依然沒成。
當然,贏海威失敗還有內部出了問題,可使用者基礎少是他們面臨最大的問題。
贏海威的失敗證明了兩件事,你所謂的知道未來發展趨勢,其實並沒有多大屁用,幹早了你面臨跟贏海威一樣的問題,幹晚了人家都扎堆進了,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