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從博士論文內審透過之後就開始回南昌找工作的。我為什麼痛下決心離開廣州呢?原因有幾個。第一我不適應這邊的溼熱氣候。尤其是每年三四月份梅雨季節的時候,感覺整個人身上都是溼的。嶺南在古代是蠻夷之地,都是官員被貶或者發配犯人的地方。因為改革開放之後,經濟發達才吸引了眾多人,在這裡生活了十多年,感覺整個身體狀況都下降了很多。第二,松田大學現在人才濟濟,每年都有厲害的人才進來,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我即使勉強生存下來長期墊底,憑職稱和晉升對我來說,幾乎是遙不可及的事,我在這裡沒有任何奔頭。第三我在這邊沒有買房子。十幾年來,眼睜睜的看著房價一點一點往上漲,不斷地錯過了買得起房的時機,最後終於買不起了。沒有房子,哪裡能定居呢,出於這個原因,我也要離開。第四聽說江西高校這幾年人才引進力度很大,給的待遇都還不錯,博士引進前三年享受副教授待遇,年收入和松田大學這邊相差不大,大概也就是三四萬左右,但是南昌和廣州的房價相差可23倍呢,回到江西,生活的幸福指數會提高不少。
我一邊在網上檢視南昌高校的人才招聘資訊,一邊開始著手寫簡歷。寫簡歷其實是件讓我挺恐慌的事,因為要梳理科研成果和各類獎項。十幾年過去了,對於一個勤勞的科研人來講,應該會有滿滿的成果和獎項。可是我在寫簡歷的時候呢,越寫越失望。高水平的論文沒有幾篇,沒有一個像樣的獎項,沒有一個主持的專案,只能寫上一些別人主持自己參與的專案,勉強湊滿了一張紙。看上去是寫滿了,可是相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個傢伙沒多少真才實料的。沒辦法,過去的歲月多半是蹉跎了,看看簡歷就知道,不過現在後悔也沒有用。厚著臉皮把寫好的簡歷往外投。
我先是投了具有交通特色的一本院校東華工大。說來也巧,有個碩士同學陳紫在那邊工作。當年碩士畢業後,我一個江西人不願意回家鄉,選擇南下廣州,想去外面闖一片天地。而陳紫一個北方人則來到了東華工大,一直工作到現在。陳紫來東華工大工作近十年了,現在還是講師,她沒有讀博,也不想讀了,有她說她對學術沒興趣。其實陳紫當年讀碩士時基礎還是挺紮實的,她的導師是全學院冶學最嚴謹的老教授,她在導師的指導下,碩士期間就發表了一篇頂刊論文,把我們羨慕的呀。她如果當年不參加工作,直接讀脫產博士,估計早畢業了。可她說她現在過得挺好的,她老公也是東華工大的老師。在職讀的博士,工作很上上進,拿過國家級專案,現在評了副教授了。“養家的事有老公呢,我的工資夠我自己花就行了。”陳紫如是跟我說,想想她的命也還挺好的。
而且我聽陳紫說,前幾年東華工大的招聘要求就必須是博士了,每年來他們學院應聘的博士有十幾個呢,最終也不是全都錄用了,也存在競爭呢。這話聽了讓我內心有些忐忑,像我這樣的條件,還真不知道能不能進得了東華工大呢。
我的簡歷投過去一週後,我接到東華工大交通學院招聘人員小楊老師的電話,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去面試。我趕緊說隨時都可以,聽你們安排吧。我心中有些竊喜,看來簡歷關是過了,接下來就是看面試的表現了。聽說面試要準備試講,於是我從自己上過多年的《交通管理與控制》課程中,選取了一部分自己熟悉的內容,精心地準備了試講的課件。面試被安排在一週以後,面試的那天上午,小楊老師要我先去學校的學術交流中心,說是中午在一樓在餐廳用餐,說是院領導也會過來,用完餐之後下午面試。這可把我嚇了一跳,這個學校對前來應聘的博士居然如此重視呀。搞得我連連推託說“要不吃飯我就不去了,下午面試我才過來吧。”小楊老師說,“這是我們學院的規矩,來應聘的博士我們都會請吃飯的,而且今天還有另一個博士也來面試。”盛情難卻,我也只要恭敬不如從命了。
我早早地來到了學術交流中心,這幢樓在一個人工湖邊,人工湖的風景非常優美。現在幾乎每年大學都會有個學術交流中心,裡面有賓館、餐飲、會議室,舉辦各類學術交流,還有對待對外接待。為了給來客留下一個好印象,一般裝修也會相對高檔,而且也會選擇建立在風景漂亮的位置。前來接待我的是一位副院長和小楊老師,隨後陸陸續續地到了幾位學院的老師,算是陪同的。當天面試的還有另外一位博士,他是脫產博士,據說本科是也是東華工大的,後來去了外校讀博士,一路讀過來的,年齡比我大概小七八歲。席間聊天的時候,發現這位博士和他們比較熟悉,畢竟是本校的畢業生。同時他們對秦山交大的交通運輸專業也是非常的認可,說他們的辦學方式都是以交大為標杆,而且他們也非常認可交大的博士。前幾年也招了一個。吃吃喝喝中度過了一個小時,彼此間算是熟悉了。對方表現得很熱情,我開始對這次應聘充滿了信心。。
下午面試前,我無意看了那位博士的簡歷,好傢伙,SCI文章三篇,專利2項,參與國家級專案好幾個。我不禁有點心虛起來,我的簡歷在他的簡歷面前,簡直是相形見絀。面試的時候,居然來了十幾個人,書記、院長、副院長、教研室主任,這場面簡直把我嚇到,應聘一個人要嚴格到這種程度呀。先是試講了二十分鐘,總體來講,他們對我的試講也還算是滿意的。後面的面試談話中,眾人也是東一句西一句,對著簡歷簡單地聊一聊,問下我的研究方向,未來的研究計劃呢。還有人問我了不瞭解這邊的人才政策,是六年之內非升即走。我則表示不管政策怎麼樣,我一定會努力工作,爭取在六年內評上副教授職稱。閒聊中我提到了陳紫是我本科碩士同學,他們也表示秦山交大是交通領域的名校,交大的畢業生他們都很歡迎。面試的氣氛很融洽,面試之後,他們還讓我填了一份表格,要讓我把發表的代表性論文的電子版發過去,說是要走學校人事處的流程,等人事處審批。辦到這些以後,我以為基本上有把握了,平靜地等待著後面的訊息。
半個月之後,我電話過去問小楊老師,對方給的回覆是人事處還在審批。一個月之後,我再打過去問,小楊老師的回覆令我一瞬間陷入崩潰,她是這樣說的:“盧博士,抱歉,我們學院最後的決議,認為您不適合我們學院。”當時這對我來說,我簡直是一個晴天霹靂。當時吃飯時,我還以為勝券在握呢。我趕緊聯絡了陳紫,讓她幫忙問問被拒的原因是什麼,有沒有可能再爭取一下。幾天後她告訴我,學院領導說了,年齡偏大,缺乏高水平的論文,也沒有主持過科研專案,沒教學上也沒有什麼獎項,教學科研都沒什麼特色,所以學院招聘小組最後就拒絕了。陳紫還說,這是學院招聘小組最後的決議,估計很難改變了。我開始陷入一種巨大的失落,原來即使有了博士學位,業績不突出,也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問題。下一步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