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山說道:“我欣賞小侯爺的人品,但只能善意提點,日後不會給予小侯爺幫助,我幫助小侯爺,就是害人害己。”
《青葫劍仙》
韋文東說道:“童伯父顧慮我的父親猜忌?”
童山搖頭道:“侯爺不會猜忌,川南軍沒人能夠撼動侯爺的統治地位,我只是顧慮小侯爺的一代,不願捲進去。”
韋文東笑語:“父親大人正當壯年,我也沒想繼承父親的地位,我想在這裡,無拘無束,我不去爭鬥,別人也不要欺壓我。”
童山神情平靜,他說的夠多了。
事實上,童山接到過田文的一封信,勸說他軍功適可而止,女兒不要與侯爺的兒子姻緣。
田文書信,主要是敘舊聯絡,說了兒女們見面認識一下。
童山家眷在靈州,田文的家眷北上靈州會見。
田文書信影響了童山,決定戰後回去靈州,不再接受鎮守河西走廊或西域。
童山的身體不適應潮熱,不願南下做官,隨著年歲見長,對於遠征的戎馬生涯,多少有了力不從心。
不日,大軍抵達西州治所高昌城(吐魯番)。
西州最早高昌國,唐朝太宗時期滅高昌國,建置西州,駐紮五千天山軍。
安史之亂髮生,吐蕃趁虛進奪河西走廊和北庭地域,高昌一度吐蕃佔據。
歸義軍張義潮戰敗吐蕃,奪取北庭三州。
隨後的歲月,歸義軍頻繁發生內訌,失去北庭三州的控制。
童山大軍兵臨城下,使出伊州軍士勸降。
高昌城統治者只願歸附,不願交出兵權。
使者歸來,童山下令攻城,大軍圍住高昌城展開四面攻城。
韋文東興奮的觀戰,他隨軍以來,頭一次見識攻城戰。
童山說道:“這座高昌城的規模防禦,遠不如靈州涼州,故此發動攻城的折損不大。”
韋文東點頭,說道:“我們佔據,建造一座類同靈州城的城池。”
童山搖頭道:“築城需要相應的人口基數,耗用巨大的財力,西州遊牧人口居多,築造大城不值得。”
韋文東說道:“這裡駐紮五千天山軍,打通的絲綢之路不愁財力。”
童山說道:“以後的發展,那是小侯爺的事情。”
韋文東望著城頭不語,忽然看見城頭高喊投降,高昌城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