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贇使出的誆騙信使,抵達宣州軍營,軍令交給留守的都知兵馬使李釗。
李釗是李簡的堂弟,沒什麼軍功底子,能力說不上精明強幹。
李釗看過軍令,詢問大帥現在何處。
信使回答,他在池州石臺縣奉命回來的。
李釗沒在多問,自我解讀,大帥想要收管池州。
軍令兵符無誤,傳令各營主將,準備開拔。
......
呂師造的斥候,騎馬趕到宣州,探得宣州軍力正在準備出兵,於是迴轉稟告。
呂師造只能出兵,顧慮李簡用他的兵力打頭陣,親自領兵離開貴池縣,做出及時響應軍令的姿態。
李釗率領一萬五千宣州兵,抵達池州貴池縣。
因為是自家人,池州守軍沒有防範的拉起吊橋,關閉城門。
宣州兵大搖大擺進入城池,翻臉的奪取城門,俘虜守軍,迅雷不及掩耳的接管池州統治。
池州屬於瀕臨大江重鎮,常備池州兵一萬兩千,包括駐紮大江碼頭的五千水軍。
水軍大體分成操舟和戰兵,呂師造帶走的五千兵力,一半來自水軍戰兵陸用。
李釗能力平庸,一心只想著奪取貴池縣城,忽略了應當分兵突襲碼頭水軍。
宣州兵輕而易舉佔據城池,近乎兵不刃血的俘虜四千守軍。
李釗忙著佔領州衙,查封倉儲。
直至有個屬下提醒,方才知曉碼頭水軍還沒拿下。
李釗急忙下令出兵,親自率領一萬軍力去往碼頭。
抵達一看,不見一隻船,水軍沒影了。
只有碼頭的商人,因為捨不得自家貨物,冒死留下看守。
李釗審問商人,得知水軍向著大江下游去了,兵力約莫三千。
李釗覺得辦砸了事情,使人去往饒州尋找大帥李簡。
......
池州刺史呂師造,率軍行至饒州邊界,沒見李簡蹤影。
呂師造察覺不對頭,使人快馬深入饒州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