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李神福自宣州歸來,大軍駐紮江畔。
韋扶風去往江畔軍營,李神福出迎轅門,一起進入軍中帥帳。
落座,李神福說道:“還以為你不敢來,我正想去見你。”
韋扶風說道:“屬下又沒有背叛大王。”
李神福點頭,說道:“佩服你的膽氣,但也理解你非莽撞,大王沒來命令,我不可能擅自行事。”
韋扶風點頭,說道:“我暗中透過江寧韋氏,幫助過高巖解決養軍。”
李神福說道:“我想知道,高巖進奪常州,伏殺李遇,你是否參與?”
韋扶風回答:“高巖進奪常州時期,我送婚在杭州。”
李神福點頭道:“沒你參與就好。”
韋扶風說道:“高巖出兵解圍,實則自救,我與高巖綁在了一起。”
李神福說道:“論起來,你倒成了真正的東吳軍節度。”
韋扶風說道:“我管不了常州,更別說潤州。”
李神福點頭。
韋扶風又道:“杭州軍來襲,我命令江寧城州衙,通知大戶離開躲避兵禍,事後問州衙,說特意使人知會過大帥家眷,不知為什麼沒有離開。”
李神福說道:“我的家眷被擄,怨不得你,我想不到田頵反叛。”
韋扶風點頭,李神福又道:“我本以為,大王在世,田頵不敢反叛,因為勝算很低。”
韋扶風點頭認同,關鍵在朱延壽,給了田頵勝利的底氣。
只是,朱延壽沒有響應田頵的造反,失信的坑了田頵。
韋扶風不知朱延壽死了,楊行密殺了朱延壽,不可能公諸於眾。
韋扶風依據田頵沒有實施解甲歸田,預判田頵的財政入不敷出,有可能進襲江寧。
李神福沒能預判,或許是武將思維,擅長領軍征伐,只用軍事強弱角度判斷田頵,忽視養軍的根本性。
韋扶風安然離開軍營,回到城裡鬆口氣,獨自酌酒,自我壓驚。
......
兩日後,李神福率軍離開江寧,抵達揚州當日,直接去往內城軍府。
李神福書房見到楊行密,見禮落座,說道:“大王身體無恙就好。”
楊行密點頭,精神頭一般,詢問平叛的經過。
李神福敘述,說道:“田頵勾結杭州軍,假如圍困上元府的杭州軍,參與宣州之戰,屬下自覺勝負各半。”
楊行密輕語:“勝負各半高估了,還有常州兵沒有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