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昭度滿意這道賜封聖旨,時至今日,大唐統治夕陽落幕,新朝取代不可避免,這道聖旨給予韋扶風稱帝的合法性。
但是今上還在,不宜操之過急。
韋昭度遺憾書信沒能說動李茂貞,他還是希望皇帝能夠擺脫樊籠。
假如皇帝抵達上元府,東山再起的可能性基本為無,只能得個富貴餘生。
韋昭度有生之年,能得個君臣善始善終。
皇帝身在上元府,宣武軍朱溫必然針對淮南軍不斷戰爭,有利於扶風順利掌控大江以南。
......
三月中旬,集結宣州的淮南軍,開拔六萬大軍南征進奪歙州。
李神福主帥,節制三個副將,舒州刺史陶雅,池州刺史呂師造,寧國軍節度副使王壇。
王壇原本婺州刺史,敗走投奔了宣州田覠。
......
婺州,接到杭州軍令的顧全武,沒有執行軍令的出兵支援歙州。
顧全武多疑了,猜疑杭州玩弄調虎離山,他一走,杭州趁虛奪佔婺州,讓他成為無根浮萍。
直至歙州刺史沈夏緊急求援,顧全武方才急匆匆出兵馳援。
事急則大意,顧全武四萬大軍抵達歙州屯溪,疲軍駐紮,遭到李神福伏兵進襲。
顧全武軍大敗,兩萬敗軍逃回睦州休整,睦州刺史成及告急杭州。
顧全武援軍敗走,困守歙州城的刺史沈夏,陷入孤立無援。
田覠手下大將王壇主動招攬,沈夏抉擇投降田覠。
淮南軍大勝奪回歙州,陶雅重新任職歙州刺史。
李神福顧慮淮南道遭到入侵,沒有乘勝進取睦州,等候吳王軍令。
杭州得報,林清雪大吃一驚,害怕睦州有失,淮南軍進逼杭州,果斷髮兵一萬支援睦州防守。
不日,韋扶風得報皺了眉頭,出乎意料的戰敗,他去過歙州城,稱得上易守難攻。
淮南軍勞師走過山地進攻歙州,不佔優勢。
韋扶風情緒陰沉,杭州軍一下子折損三萬精兵,其中一萬是鎮守歙州的沈夏軍投降。
歙州的失去,淮南軍獲得戰略制高的進兵根基,威脅浙江中下游的睦州,婺州,衢州和杭州。